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急民所需美好鄉村從細節開始

  • 發佈時間:2014-12-10 02:32:24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感言

  垃圾有人收、街道有人掃、污水不橫流,這些事不算大,但具體到農民的生活中,卻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舒心,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當然,從集中清理整治環境,到完善硬體、形成長效機制,再到建成美麗鄉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結合本地實際、豐富內涵,真正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來抓,才能真正改變農村面貌,讓美麗家園永葆美麗。③10

  美麗河南宜居鄉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面觀·汝州篇

  在日益變得乾淨整潔的農村,如果説垃圾箱、垃圾車是“標配”的話,灑水車可以算是“高配”了。12月9日,在汝州市臨汝鎮關廟村,一輛灑水車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這輛車是村子裏花3萬元買來的二手車。每天,它都要沿著村裏的主要道路灑水。”該村支書馮社奇説。

  關廟村附近有個煤礦,雖然為村民提供了一些就業機會,但也帶來了環境困擾。在改善人居環境的過程中,村裏投資80多萬元,新修道路16公里,購買1100多個垃圾箱,新砌8000多平方米的花池之外,還專門花3萬元,購買了一輛二手灑水車,每天沿著村裏的主要道路灑水。此外,村裏還栽了5萬多棵綠化樹,在附近山坡上栽植了80多萬株果樹,凈化空氣的同時,也發展果林經濟。

  “得民心、順民意。”村頭小超市的老闆孫正淳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總結”很具代表性。讓他最開心的是,村裏還準備再修建一個小遊園,位置就在超市的斜對角,到時候他的小生意或許可以又上新臺階。

  臨汝鎮小山溝村也有類似的故事。該村附近有幾家採石場,村裏不少人在那裏工作。但採石場的大車天天穿村而過,噪音大、揚塵多、不安全。借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機會,村裏與企業聯合,在村外修起一條寬10米、長3000米的環山路,以後大車從新路繞行,再不會擾亂村裏的平靜。

  村民們還把一些形狀獨特的廢山石搬到村裏,依據山石的形狀刻石書字,為山村平添了幾分情趣。

  “這是前兩天剛拉回來的一塊石頭,你幫我看看該寫點什麼好。”村支書王俊傑向記者求助。記者把他的問題發到了河南日報官方微網志上,很快就收到了許多熱心網友的建議。“一飛沖天”“笑口常開”“石石如意,事事如意”,看了網友們的建議,王俊傑笑著説“都好,都好”。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群眾參與熱情也格外高漲。“今年7月25日晚上,村喇叭通知召開各戶群眾代表會,討論村裏環境整治,一個小時後,除長期務工經商家中無人的37戶,全村587戶都派人參加。會開了兩個半小時,沒有一人提前退場。”臨汝鎮郝寨村村支書王佔朝對那次會議十分難忘。

  群眾説了算,幹部領著幹,會後集中清理積存垃圾,村兩委幹部領著村民們,早上天剛亮就開始作業,晚上12點多才休息,一連10多天,徹底清運垃圾600多車。之後,村民又自覺改造門前花池、清除路邊雜草、自挖門前排水溝、粉刷墻壁。村裏還規劃新建面積260平方米的農具展覽館,收藏手工織布機、紡花車、木耙、木耬、架子車,希望能夠留存傳統文化的記憶。

  “群眾對改善環境的熱情特別高,已經形成了一層層的倒逼機制。”廟下鎮書記汪聚濤説。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契合了農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各鄉鎮結合發展實際,找準著力點,一定會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汝州市委農辦主任張軍勝説。

  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正在成為汝州鄉村的一道風景。③1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