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白津夫:應從多維度把握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 發佈時間:2014-12-09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斯陽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記者 楊斯陽) 在日前海門市舉辦的中國改革(2014年)年會暨建設服務型政府高層研討會上,中央政研室經濟局副局長白津夫表示,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僅僅從市場和政府兩者關係看,不足以整體把握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應從多維度把握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即從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來認知。

  所謂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進行認知,白津夫解釋:“這個意思就是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講到,讓市場做應該做的事,市場能做的盡可能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讓社會去做,政府管好自己的事情。”

  白津夫表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我國市場結構、市場功能、市場所發揮的空間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有形市場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市場。政府的角色和功能的定位也在發生著改變,新一輪的改革重中之重是政府的改革。同時,社會力量也在的不斷壯大,成為政府和市場中間最活躍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響著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些變化在不斷的調整、調試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政府和市場、社會形成了共生的關係。

  關於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問題究竟在哪?他認為,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既不是由完全的市場決定,也不是由完全的政府決定。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模糊區。模糊區域的存在形成了政府與市場相互交織,疊加影響,在不斷的調整和優化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其中模糊區域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國國資管理明顯存在著管理、監督、運營混在一起的現象。

  對於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白津夫認為:一方面要通過大幅度的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真正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通過4個轉變使政府作用更加積極有為。政府從事前審批向事後監督、從微觀干預向宏觀調控、從分配資源向公共服務、從創造財富的主體向創造環境的主體的轉變。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無論怎麼講,最後要上升到法律的層面,放在法律框架下依法規範。四中全會在這方面做了一整套的規定,包括對産權、市場規則、資訊披露等等方面。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必須轉變政府職能,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樣才能準確的把握我們的改革方向。” 白津夫強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