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誰能笑到最後

  • 發佈時間:2014-12-09 05:14: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筆者在中原地區採訪時發現,很多國産手機企業紛紛落戶那裏的工業園區。即將建廠的有十余個手機品牌,很多品牌筆者過去未有耳聞。由此可見,隨著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的普及,性價比頗具優勢的國産手機在市場上逐漸備受青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過,國産手機的未來發展或許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工信部11月發佈的最新監測報告顯示,國內手機市場正趨於萎縮,國産品牌出貨下滑幅度則更明顯。數據顯示,1至10月,國産品牌手機出貨量共2.86億部,同比去年下降25.4%。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要想推出新的國産手機品牌,還需要有佔領市場的“殺手锏”。

  另一方面,行業內也存在諸多制約因素。近日業內傳聞,國産手機“專利大戶”中興、華為均給一些品牌手機發了律師函,指其侵犯專利權。可見,專利問題仍然是手機生産企業邁不過的坎。智慧財産權許可費是手機生産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專利的研發更是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國産手機的專利之爭在所難免。

  對於已經或將要進入手機産品研發領域的手機終端企業而言,其涉足該領域較晚,技術專利的開發處於劣勢;況且多數企業很難進行持續的産品研發投入。眾所週知,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和實用性是手機的三大專利類型,發明專利遠較其他兩項審核週期長、申請難度大、技術含量高。專利基本集中于發展成熟的企業,後來者常常只能照搬,專利爭端由此而生。

  以智慧財産權儲備豐厚的中興通訊為例,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其中超過90%為發明專利,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每一項智慧財産權的背後,都意味著長期的時間、資金和人力投入。正是依靠不斷的研發與創新,中興和華為等大企業在世界通信舞臺上得以抗衡甚至超越歐美老牌企業。這些成就的背後,是每年超過其總收入10%的研發費用,以及數萬人的技術研發團隊。可見,不論國內抑或海外,企業的智慧財産權意識越來越強,相關維權行為頻現也就不足為奇。

  因此,只有創新,國産手機企業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誰擁有了真正的技術優勢,佔領了技術制高點,誰才能笑到最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