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手機欲出海 專利“內功”待積蓄

  • 發佈時間:2014-11-26 01:31:2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聯想宣佈以29.1億美元從谷歌成功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有消息稱,通過此次收購摩托羅拉品牌、智慧手機産品組合如 Moto X、Moto G、Moto E及DROIDTM系列等,以及摩托羅拉的未來産品規劃,聯想隨即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廠商。

  此項收購引起廣泛討論,其中摩托羅拉帶給聯想的2000項專利和21000項交叉專利普遍被外界看好,認為這對於聯想進軍北美市場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聯想積累專利的捷徑。

  “説這是捷徑,固然沒有錯,但同時這也是有風險的。從根源上説,要想掌握核心專利技術,需要企業的積累,以及國內行業的積累。”賽迪智庫電子資訊産業研究所副所長溫曉君告訴記者,國産手機的技術專利“內功”仍然有待積蓄提高。

  在海外特別是在美國、歐洲等一些成熟的市場上,專利是懸在國産手機廠商頭上的一把劍。前車之鑒有HTC,在與蘋果的專利戰之後元氣大損,全球市場份額跌出十名以外。美國是一個成熟市場,專利戰是家常便飯。“如果沒有專利授權,就會遭到蘋果谷歌等的起訴,起訴金額可能是國産手機運營商承受不了的。”溫曉君説。

  這已經不是聯想首次通過並購加快專利儲備的步伐。今年3月,聯想收購專利組織Unwired Planet持有的21項專利,包括3G、LTE專利以及其他重要移動專利,並同時獲得2500項專利的交叉授權,金額達1億美元;4月,聯想又收購了NEC在全球多個國家申請的超過3800項專利組合,涉及專利技術已廣泛用於智慧手機的生産製造。雖然與NEC的交易金額沒有對外披露,但外媒估計金額至少在1億美元以上。

  聯想總裁楊元慶同樣對媒體表示:“專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尤其是對於成熟市場,北美、西歐、日本等等這些成熟市場,如果沒有專利的話,大概你是寸步難行。”而業內人士分析稱,收購的專利能夠有效降低聯想進軍北美市場的風險。

   收購並非“萬金油”

  “最好不要把聯想的這一收購看做一種有指示性的動作。這麼做最主要的目的是豐富自己的專利池。”國內某大型手機生産商專利中心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這種收購目前還難以成為業內通用的“萬金油”。

  聯想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溫曉君表示,聯想通過收購迅速打開市場,也得益於之前相關經驗積累,例如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此外,聯想于2012年4月首次對外透露其“PC+”戰略,計劃推出覆蓋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和智慧電視四大品類的終端産品,在溫曉君看來,這是聯想在硬體領域全産業鏈的鋪開。

  在今年1月3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聯想總裁楊元慶也表示,聯想此前已經完成了多項收購,對此次收購有很強信心,收購來的2000多項專利將幫助聯想更好地在手機業務上發展,並預計到2015年底達到1個億的手機業務銷量。

  我們可以從這一背景裏看到聯想的發展邏輯,而收購摩托羅拉也顯得水到渠成。“如果聯想要和蘋果三星一樣打全球戰略的牌,就必須積累起自己的專利池。”溫曉君説。

  即便包括聯想在內的國産手機廠商具備跨境收購的體量和戰略,風險依舊存在。摩托羅拉近年來幾易其主,在手機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大幅縮水,被收購公司未來的發展存續也是擺在收購方面前的難題。

  另一個風險在於戰略。“規模越做越大不一定是好事,國外很多企業都在一點點砍掉冗余業務,像IBM、惠普都是這樣。”溫曉君表示。

  關鍵在於積累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包括華為、聯想等企業對專利技術研發有大手筆的投入,並且十分注重産權保護。然而一旦進入國際市場競爭,仍然被專利掣肘,個中原因就在缺乏積累。

  “如果政府投一筆錢,強力支援幾個企業,短短幾年打造一個品牌,這樣做並沒有起到積累作用。”溫曉君告訴記者。

  積跬步才能至千里,積累需要時間。

  以高通公司為例,1989年,高通公司將二戰期間研發的通訊技術更新為商用蜂窩電信技術,這種用於無線和數據産品的碼分多址技術便是日後人們耳熟能詳的CDMA。在高通利用這項技術改變人類無線通信格局之後,隨著制式一代代推移,每一項新的專利技術都匯聚成高通公司的專利技術積累。有專家表示,當發展到3G技術時,就有七到八成的技術專利被高通所掌握。“這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專利技術,而是一個完整的積累過程。”溫曉君説。

  反觀國內,中興于1999年推出第一款手機,聯想經營手機業務起步于2002年。雖然跨境收購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國産手機專利儲備,但這難以成為瓜分全球市場的快捷方式。

  國內産業除專利問題外還會遇到技術發達國家設置的壁壘。先發國家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而後發國家往往在技術無限接近先發國家時,卻遭遇了規則的創新變革,英特爾在積體電路方面的創新便是一例。

  專家表示,對於缺乏原始創新的後發國家來説,通過企業海外並購行為加快對先進核心技術的消化吸收不失為一種快捷的發展思路。但説到底,只有注重基礎研發積累,當轉捩點出現時,才能尋覓反超的機會。“我國電子資訊産業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是擺脫對發達國家的技術路徑依賴,這需要産業界的決心、信心以及耐心”溫曉君説。

  積極申請海外專利

  與聯想的收購戰略不同,中興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制訂智慧財産權戰略,並且積極申請海外專利。目前,中興申請的海外專利數量在國內企業裏名列前茅。2013年4月,中興還與微軟簽署了專利許可協議,根據協議,微軟將為中興運作Android和Chrome系統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腦及其他設備提供覆蓋全球範圍的專利組合。

  中興公司成功跨越了在美國市場上的專利門檻,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今年3月18日獲得美國“337調查”終裁的三連勝。

  “337調查”,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337條款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目的是禁止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産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往,中國企業的敗訴率高達60%,遠高於世界平均值26%。

  有報道稱,中興目前已有5萬多件全球專利申請,1.6萬件已授權專利,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目前,相對於我國迅速增長的經濟規模來説,海外專利的申請數量依舊較少。包括手機業在內的中國企業要想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必須進一步加強海外專利佈局。

  無論是在國內做産業積累,還是積極申請海外專利,都是積蓄“內功”的過程。國産手機若想走出國門,以至於打入成熟的海外市場,完善的專利技術積累才是可靠的“金鐘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