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外貿進入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2-08 23:30:3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按人民幣計價,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27萬億元,下降0.3%。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4.9%;進口0.97萬億元,下降6.5%。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外貿應當加快尋找量和質的新平衡,更加注重著眼長遠,培育中國外貿發展的長足後勁。

  12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的11月進出口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前11個月外貿同比增長3.4%,輿論對此傳遞出悲觀情緒。

  研究人士表示,從全年來看,中國外貿已經進入新常態,這是由國際市場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決定的。當前,中國外貿應當加快尋找新常態下量和質的新平衡,更加注重著眼長遠,培育中國外貿發展的長足後勁。

  外貿進入新常態

  “外貿形勢還是非常嚴峻,外貿需加快尋找量和質的新平衡。”12月8日,海關總署發佈了11月外貿數據,形勢遠不如市場預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就此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27萬億元,下降0.3%。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4.9%;進口0.97萬億元,下降6.5%。若按美元計價,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688.5億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2116.6億美元,增長4.7%;進口1571.9億美元,下降6.7%。

  不過,此前市場對11月外貿的普遍預期卻遠高於此:出口增長8.1%,進口增長3.9%。

  “雖然數據出乎市場預料,但這是可以理解的。”白明表示,這是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形勢所左右的。一方面,從全球來看,歐美經濟復蘇過程充滿曲折,而且貿易格局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另一方面,從國內經濟來看,近幾個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生産價格指數(PPI)等宏觀經濟數據,尤其是11月份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回落,顯示出弱態。“這都決定了中國外貿會進入新常態。”

  “從單月來看,匯率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1月份外貿數據突然“轉冷”,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人民幣匯率,11月人民幣對美元、歐元和日元分別上升了0.6%、0.5%和5.8%;二是企業資金流仍然緊張,雖然從銀行間市場來看資金較為充足,但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較為緊張;三是京津冀地區為了本次APEC會議的召開而停工放假,後期影響逐步顯現。

  亟須尋找新平衡

  “新常態下的中國外貿,更需加快尋找到新的平衡點。”白明表示。

  立足全年來看,上半年的進出口數據一度呈現負增長的嚴峻態勢,而下半年則在剛開始幾個月“捷報頻傳”,11月數據再次大“跌”眼鏡。到底該如何理順這一漲跌“無常”的走勢?

  白明表示,上半年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墊高的影響,下半年可能受資金提前流入滬港通等因素影響,全年的情況應該是“沒有上半年那麼糟糕,也不會像下半年那麼好”。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從前11個月數據來看,我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增長5.7%,進口增長0.8%,貿易順差擴大42.2%。

  當前中國外貿受到的阻礙因素在增多:一是外需市場萎縮的現實,二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新貿易規則,將對經貿合作的格局進行重新調整;三是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增多,阻礙貿易自由發展;四是全球價值鏈重構以及訂單轉移,給中國外貿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五是傳統競爭優勢逐步失去,外貿新競爭優勢正在加快培養的過程之中;六是中國宏觀經濟自身面臨較大壓力。“這從大格局上決定了中國外貿須在新常態下尋找新平衡點。”白明説,“以前是國際市場形勢好,中國外貿形勢順風順水,風動、帆動、船也動,現在逆風逆水則要善逆行。”

  王劍輝表示,今年實現年初設定的外貿增長目標基本無望,但是在外貿新常態下,應當更加辯證地看待外貿數據,尤其是外貿增長的量和質。“建議2015年的外貿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在外貿新常態下,外貿目標應是一個軟目標。”白明表示,外貿更應當著眼長遠,利用中國外貿在全球的規模優勢,擴大開放,加快引領貿易規則制定的步伐。同時,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現實下,更加注重打造外貿企業競爭新優勢,培育新優勢産業,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企業活力,為外貿發展注入更大的後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