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廊坊創新“四有”模式提高農技服務水準

  • 發佈時間:2014-12-08 03: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繼祥

  當下,我國農技推廣隊伍仍不同程度存在著“網破、線斷、人散”的突出問題,農技服務形勢異常嚴峻,農技服務任務異常艱巨。如何破解科技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是當前加快農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

  近年來,河北省廊坊市農林科學院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強化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認真聽取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探索出利用新興傳播媒介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為廣大農民提供農業科技服務,實現了視頻電視有影像、期刊報紙有圖文、熱線電臺有聲音、田間地頭有能人的“四有”科技服務新模式。在全市10個縣(市、區)、98個鄉鎮、1000家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3222個村街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四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了農業科技服務水準,為全市農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利用現代傳媒,實現視頻電視有影像。幾年來,廊坊市累計投入422萬元用於“四有”科技服務軟硬體建設,建設了多媒體科技服務中心等軟硬體設施,組建了多媒體科技服務資訊服務平臺,下設作物、蔬菜、林果、畜牧、園林、植保、土肥、綜合、果蔬安全九大診室,直接點擊即可進行點對點的遠端視頻技術服務,實現了與服務對象的零距離無障礙溝通,及時解決農業生産中的難題。截至目前,共進行遠端視頻服務1044次,解決實際問題534個。在市電視臺《金色田野》欄目開設《農博士話農事》專欄,在《廊坊零距離》欄目開設《食在好源頭》專欄,由農業專家講解農業科技知識和果蔬安全知識,兩個欄目各已播發153次。

  借勢新聞媒介,實現期刊報紙有圖文。廊坊農林科學院採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在本地報紙上設立《果蔬安全常識》專欄,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食品安全、科學飲食、營養健康等方面的科技知識服務。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更好地為農民提供實用技術,創辦了《廊坊市農林科學院內部實用科技資訊》,以郵寄的形式贈閱給全市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截至目前,在《廊坊日報》刊載果蔬安全常識54篇,印發《實用科技資訊》42期,共計37萬餘份,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文安縣王張務村省科技種糧示範戶87歲高齡農民劉宗喜在連續收到《實用科技資訊》期刊後激動不已,親自寫信對“四有”農業科技服務表示感謝,他表示“四有”服務好、惠三農、暖人心,是大好政策。

  搭建空中橋梁,實現熱線電臺有聲音。搭建空中橋梁,專門開通了服務熱線,實現了與服務對象的零距離無障礙溝通。通過專家們積極、熱情的解答,及時有效地解決了農民朋友們在農業生産中的難題。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問題,專家們記下電話號碼,會同幾個相關專家協商後再給予滿意答覆。同時,還對部分處理過的問題進行電話回訪,及時解決農民生産中的難題,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損失。截至目前,熱線電話諮詢服務已達到10376次,解決實際問題4522個。

  直接現場服務,實現田間地頭有能人。田間地頭是農業專家的天地,廊坊農科院堅持實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農業實用技術服務,只要農民有需要,專家們都會出現在田間地頭。同時,專業技術人員每月定期還為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戶等提供田間地頭服務,保證農戶得到優質的技術服務。截至目前,全院69名專業技術人員全部與服務對象簽訂了科技服務協議,據統計,面對面服務為農民解決問題4367次。推廣研究員王明耀定期為霸州市西粉營農産品專業合作社服務,推廣韭菜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堅持打造綠色無公害品牌,引導綠色農業産業發展。該合作社“綠玉田歌”無公害蔬菜産品暢銷京津,為當地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