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 發佈時間:2014-12-08 03:32:1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曹成毅

  編者按

  蒲江是成都西南門戶,享有“綠色蒲江·生態新城”美譽。近年來,蒲江縣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産業。編制了《蒲江縣有機事業發展規劃(2013—2022)》,擬用10年時間整縣推進有機縣建設;制定了有機農業産業三年提升行動,為有機農業産業指明瞭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也為全國其他地區發展有機産業樹立了借鑒的樣本。

  近年來,蒲江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特色化、追趕型”發展之路,大力實施“接軌國際的有機農業基地、生態工業基地、健康休閒基地和宜居、宜遊、宜業生態新城”的“三基地一新城”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區域經濟核心增長力,縣域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先後榮獲“中國特色産業百強縣”“國家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國家級茶葉、獼猴桃標準化示範區”“全國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示範區”“國家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今年6月蒲江縣通過國家認監委評審,被列為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創建區。

  “三基地一新城”發展戰略:搶佔發展契機

  緊緊圍繞成都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目標要求,以“尾雁快飛、尾雁趕超”的決心和勇氣,搶抓生態文明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等戰略導向中蘊藏的發展契機,以提質升位為導向,堅持生態引領、四化同步、精城強鎮、融合開放四大提升路徑,大力實施“三基地一新城”戰略,打造國際接軌的有機農業基地、生態工業基地和健康休閒基地,使蒲江成為宜居、宜遊、宜業的生態新城,為在全域成都中成為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綠色蒲江·生態新城”提供強力支撐。

  三基地,即國際接軌的有機農業基地、生態工業基地、健康休閒基地。按照提質升位的發展導向,以現代農業産業基地為基礎整縣推進有機認證,打造生産方式、産品標準、産品市場均與國際接軌的有機農業基地;以現代食品及輕工製造業基地為基礎,按照生態工業園區標準創新發展方式、提高發展品質,打造國際接軌的生態工業基地;以成都休閒旅遊基地為基礎,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豐富拓展健康休閒功能內涵,打造國際接軌的健康休閒基地。

  一新城,即宜居、宜遊、宜業的生態新城。有別於都市核心區高密度的水泥城市,將打造成為生態與人居高度融合的典範區域,通過建設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中心城鎮和融入自然、綠色生態的度假社區,構築蒲江綠色城市的骨架,使産業集群和人口集聚有機融合、城市綠地系統與鄉村生態農地系統滲透融合,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生態新城。

  構建“三大標準化體系”:引導産業規範化發展

  構建標準體系,提高産業標準化水準。在國家、行業標準基礎上,制定區域性地方標準19個,建立完善了茶葉、獼猴桃、柑橘等優勢産業生産加工技術標準體系,優勢農産業標準化生産覆蓋率90%以上,其中“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雜柑”達100%;積極開展標準創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覆蓋獼猴桃種植生産、冷凍儲存、分選包裝、運輸銷售和監督管理等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實現獼猴桃品質安全可管控、可追溯,並“複製”到茶葉、柑橘等産業上推廣應用。

  構建服務體系,提高農企生産管理水準。與中國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建立“院縣”合作關係,為推進標準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業生産綜合服務機構,開展農技培訓、指導企業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産,做到標準培訓到企業、到農戶,標準生産到車間、到田間,品質責任到地塊、到人頭。近兩年來,編發茶葉、獼猴桃、柑橘等《標準化生産管理實用手冊》3萬餘冊,組織企業、專合組織、農戶進行標準化集中培訓50余次,帶領技術人員、邀請專家深入車間、田間開展農技服務指導100多次,提高了農民和企業標準化意識和生産管理水準。

  構建監管體系,提高産品品質安全水準。在鄉鎮設置食安辦和農業辦,村社聘請品質安全協管員,構建部門、鄉鎮、村社三級監管網路;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公開舉報電話,健全群眾參與的監督體系;制定《蒲江縣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建設規劃》、《標準化示範區工作制度》、《農業投入品使用規定》、《獼猴桃産品品質巡查監管工作方案》等標準化工作制度20余個;集中食安辦、農業、質監、工商、城管、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力量,成立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執法和案件查處推進組,加大對農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和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以有效監管促進品質提升。近兩年來,蒲江縣未發生一起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故,國家、省、市、縣對浦江縣農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9.9%以上。

  培育“三大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系

  完善政策扶持制度。加大財政支農項目資金扶持,制定《蒲江縣關於扶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對經營主體在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市場流通、品牌打造等方面給予財政補貼。加大項目資金整合,整合10萬畝茶葉和獼猴桃産業新村建設、成新蒲都市現代農業示範線建設等項目資金,向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傾斜,2013年對市場主體的投入達到2.5億元。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援力度,金融部門對各類經營主體分別提供“一對一”服務,並採取靈活方式確定承貸主體,簡化審貸流程,確保其合理信貸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支援發展現代農業。

  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農村産權確權頒證率達95%,集體資産股權頒證率達99.3%,各類農村産權“長久不變決議”形成率達95.5%。建立健全了縣、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管理機構,制定了《蒲江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等16個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相關的配套辦法和實施細則,進入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統一交易。加強政府引導,著力引導土地規模流轉及經營向優勢産區和特色産業集中,通過家庭適度規模經營、業主租賃經營、土地承包入股及託管經營等模式促進規模經營。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支援新型經營主體以技術託管、授權種植、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形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形成龍頭企業聯結專合組織、專合組織帶動農戶的聯結“鏈條”。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農民職業教育及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充分整合陽光工程培訓、職業農民培訓、職業經理人培訓等各類培訓資源,採取課堂培訓、實地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合組織負責人在生産技術、經營理念、管理水準等方面進行培訓。加強農業人才引進和培育的激勵制度,制定出臺了《蒲江縣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引進辦法》,實施蒲江縣農業技術人才獎勵,培育了一大批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業帶頭人。

  推進“三品提升”: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

  圍繞品種優先,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圍繞“獼猴桃、柑橘、茶葉”三大産業,加強與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合作,建成四川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晚熟柑橘工程技術中心、茶葉品種苗圃園,不斷聚集優質科技資源,為全縣農業標準化種植、産業技術創新、品種改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提供了強力的科技支撐與服務保障。積極引進和推廣新品種。引進了全球領先獼猴桃專利品種“金艷”、“東紅”;大力實施柑橘品種改良,引進推廣春見、不知火、清見等優質晚熟雜交柑橘品種。積極推廣農業資訊化技術。建設了物聯網示範基地1000畝,建設農業物聯網系統管控平臺、物聯感知環境數據自動採集系統、節水灌溉自動管控系統、視頻監控機安全預警系統。

  圍繞品質保證,完善生産服務體系。構建農業服務體系。建立縣、鄉鎮、村“三級”農業生産綜合服務機構,大力開展農技培訓,指導標準化生産。創新農業技術與投入品配送服務機制,在全市率先探索獼猴桃産業“一站兩室”服務體系建設,有效監管投入品來源,構建農業監管體系。在各鄉鎮設置食安辦和農業辦,村社聘請品質安全協管員,構建起了縣級部門、鄉鎮、村社三級監管網路;成立了農産品品質安全綜合執法和案件查處推進組,加大對農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和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以有效監管促進了品質提升。

  圍繞品牌引領,完善市場流通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打造。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申報,完善認證登記、標誌使用等激勵政策,不斷做大品牌規模、提升品牌價值、突出品牌特色。完善品牌監管保護機制。制定完善“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雜柑”區域品牌管理辦法,就其使用管理、産品生産流程、産品品質包裝等進行了全方位規範,著力提升品牌的內在品質和品牌形象。加強品牌宣傳與推廣。通過舉辦中國(成都)國際有機農業峰會、中國採茶節、獼猴桃北京推介會等行業節會,不斷提升了蒲江農業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加快建設西部茶都茶葉交易市場、蒲江特色水果産地交易市場;依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拓展農産品電子商務,培育壯大蒲江電商創業園,努力拓展蒲江農産品在全國的銷售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