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滿倉踏空”玄機如何破解

  • 發佈時間:2014-12-08 02:29:38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曹開陽

  上證指數從年內最低的1974點,到迄今最高的2978點,在2014年還剩3個多交易周時,滬指漲幅就已超過了50%,不可不謂之超級牛市。雖然股指瘋漲,但大多數股民都感覺鬱悶,原因便是一片繁華的表像下,儘管滿倉股票在手,卻沒有賺到多少真金白銀。

  超級大牛市沒有賺到錢,聽起來是個笑話,滿倉操作卻幾無盈利的股民甚至自嘲“滿倉踏空”。“滿倉踏空”難道就這麼白白踏空?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怪異的現象?背後藏有怎樣的玄機,又該如何破解?

  長毛不長肉全因金融股

  首先要明確“瘋牛”是如何出欄的。答案其實簡單,受迫於經濟下行壓力,中央接連推出降準、降息等政策,又適時正式啟動了滬港通,每當大盤在2000點搖搖欲墜時,就似有無形的手接盤托住。因此,將今年的超級大牛市視為政策市恰如其份。

  當大盤的上行是必需的,那麼作為權重指標股的金融股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最合適的“標的”,倍受主力資金的追捧;加上滬港通的啟動和股市的火爆對券商是最直接的利好,券商股更是成為了其中的排頭兵。而長期以來,普通投資者特別是其中的老股民,大多在此前漫長的熊市中因為金融股吃過大虧,因此不敢果斷進駐,在金融股一番暴漲後,更是不漲追高,最終變成了鬱悶的“滿倉踏空”。

  投資理念或許因此扭轉

  雖然“滿倉踏空”著實讓人著急,但並非沒有積極意義。

  長期以來,中國A股市場投機風氣盛行,“藍籌績優無人理,垃圾重組滿天飛”便是真實寫照。而在滬港通啟動後,由於港資和其他海外資金的涌入,使得風向有所轉變。眾所週知,香港股市中,最受投資者青睞的便是業績優良且穩定、股息頗高的銀行股,而這些資金涌入A股市場,以其慣有的投資理念,重金砸向銀行股也是必然的選擇。因此可以説,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的這波看似無理的漲勢,其實是有其理性的基礎的。

  此外,讓多數普通投資者“滿倉踏空”的金融股崛起,另一個正向意義在於拓展了市場空間。在2007年大盤見頂回落後,金融板塊(包括其他一些權重指標板塊)的反彈往往被視為股指下跌的前奏,而此次金融股的一飛沖天讓市場徹底擺脫了固有思維的束縛。更重要的是,它甚至讓人們回顧起中信證券曾經有過117元的巔峰,平安銀行也曾經有過62元的天價,股價的想像空間由此打開。

  機會潛藏需用心挖掘

  金融股幾乎一枝獨秀式的表演讓股民不禁要問,長毛不長肉式的“滿倉踏空”還會持續到何年何月?

  答案本身就已由金融股給出——曾經無人待見的金融股尚且如此,其他板塊當然也會有機會!而正因為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作為績優權重的代表,使得後續的機會更多的會出現在績優大盤藍籌股中。

  此前A股市場投機風氣盛行客觀分析既不是機構主力的錯,更不是普通股民的不對,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出現的“特色”,也是資金逐利效應的必然結果。同時,A股市場熱衷炒作小盤、績差,樂於“賭重組”的風氣也與市場資金捉襟見肘有關。

  如今,當績優藍籌股的地位已扶正,而接連創出新高的天量資金顯示“錢不是問題”,那麼績優藍籌股的春天就真的來了,而且很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

  當然,中小盤股和重組題材並不是不再有機會。但中小盤股的炒作,將來考核的第一要素可能不再是股本的大小,而是真正的業績與行業前景;而作為“永恒的題材”,市場對於重組股的眼光可能會越來越挑剔,使得這一板塊從以前的泥沙俱下變成以後的淘盡黃沙始到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