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中國:杉樹王

  • 發佈時間:2014-12-08 00:32:39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朋友去年就想去拍杉樹王。但因各種耽擱,一直沒能成行。

  初春的一個週五,朋友打來電話。説,週一去一趟舉水。

  雙休日。天下起了雨。那雨,還像個賭氣的孩子,淅淅瀝瀝,直到週日晚上,仍然不依不饒。我擔心,朋友的計劃,或許,又一次要落空。

  週日晚上,與朋友聯繫。

  朋友説,他已在龍泉。次日一早,他就來慶元。如果天氣好,就直接去舉水。

  我心想,這種雨,不像説停就能停。明天,至少,沒什麼好天氣。

  我沒掃朋友的興。我説,好吧。

  天變一時。

  週一清晨,我起來看了一下天。出乎意料,湛藍的天空,像洗過一般。這種天氣,對於搞攝影的人來説,一定是難得的好天氣。

  到達月山,已是中午11點半。

  吃了午飯,我問朋友,先看哪?

  朋友説,杉樹王。

  舉水林業工作站的老胡,是我們此行的嚮導。他向我們介紹説,舉水除杉樹王外,還有許多可看的地方。古廊橋,古寺,古塔,螺母洞,冰臼,都值得一看。

  朋友説,先看看杉樹王再説吧。

  杉樹王長在距月山村約2.5公里的蓮花山上。驅車到蓮花山山腳,也就是幾分鐘的事。

  老胡説,看杉樹王,還得走點路。不遠。幾分鐘。

  車停在豐嶺村外。

  我和朋友跟在老胡後頭,爬了一段泥路,繞過了一個小山岙,就看到了杉樹王的頂端了。這裡群峰環抱,山勢平坦,低丘相接,田畈相連,是一個視野開闊的好地方。

  原以為,稱王稱霸的一定是“孤家寡人”,一定是“孤品”,但舉水杉樹王,卻是兩棵平起平坐並排聳立的“並肩王”。儘管,兩者之間有高低之別,大小之分,但無論從年代的久遠、外形的秀美、歷經的風霜來説,它們都年輪無異、平分秋色、風雨同舟,誰又能獨攬乾坤、獨佔“王位”呢?

  早就聽人説過,拍攝杉樹王,有一些難度。因為,杉樹王長在蓮花山的一個山坳裏。並且,兩“王”之間,相距不下10米。只有選擇一個合適的距離和角度,才能展現杉樹王的全貌。

  朋友雖不是專業搞攝影,但他對攝影藝術卻感悟很深。他説,他喜歡相機所記錄的原始相片,感覺那樣的相片,與事物的真實距離最近。經過太多處理的相片,看起來也許很漂亮,但總讓人覺得那東西是虛的。對於攝影,我是一竅不通,就那種端起相機就按的水準。

  朋友端著相機,以杉樹王為圓心,繞杉樹王遠遠近近跑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找到了一個最佳攝點。

  朋友招呼我過去。

  朋友説,站這兒,對著兩“王”,鏡頭偏右一點,就行。

  我問,為什麼要偏右一點?

  朋友用手指了一下遠處,注意背景了嗎?如果偏左,背景裏就會出現一座新墳,還有那些花花綠綠的花圈。這樣的背景,會破壞整體的美,攝影最忌諱這個。

  朋友這麼一説,我悄悄翻看了一下剛才按下的鏡頭。沒想,背景還真全是新墳和花圈。雖然有些遠,但還是清晰可辨。

  按照朋友的指點,我舉起相機,輕輕往右,再往右。咔嚓。這一張背景,終於抹去了新墳和花圈。

  趁我們站在杉樹王樹下竭息的當兒,老胡當起了解説員。

  老胡説,杉樹王“大王”樹高35米,圍徑5.55米,立木材積達37立方米,屬浙江省第一,全國第二。“小王”略小。它們的樹齡均已超過700年。雖多次遭受雷電襲擊,但至今完好無損。有人説,它們像是兩把劍;也有人説,它們像一對恩愛夫妻。

  杉樹王周圍的山勢,因像花瓣一樣層層抱合,遠遠望去,酷似一朵連花,杉樹王如長在其中的花蕊,該山因此而得名蓮花山。

  老胡説,關於杉樹王的傳説,他聽過不少。我們讓他説來聽聽。他向我們説起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相傳“杉樹王”為舉水吳氏第十一代傳人富四公和富五公親手所栽。一年冬天,這一帶下了大雪,吳氏兄弟二人尋牛至蓮花山上,只見四週皆是皚皚白雪,唯有這個小山窩景象不同——沒有積雪,他們的牛就避雪於此。於是,他們一致認為此處是“風水寶地”,當即各人砍來一株杉苗倒插為記,並言定,誰栽的樹苗活了,這裡就為誰的墓地,若兩株皆活,則歸先逝者。後來富四公先死,遂葬於此。現墓址位於該樹上方四、五米處。

  老胡用手向上一指,就那。我們看到,那兒確有一座古墳。雖不氣派,但造型卻有些特別。一般古墳,墳坪為一個較長平級。但這墳的墳坪,卻為梯級。我數了一下,從杉樹王后往上數,一共有五級。這樣造型的古墳,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這中間有什麼寓意?

  朋友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又拍了一些“兩王”的相片。而我,拍過幾張,就感覺沒什麼可拍了。

  我與老胡閒著沒事,又説起了杉樹王。

  我説,這蓮花山四週,光禿禿的,別説大樹,就連小樹也難得看到。這兒,能留下這兩棵寶貝,真不容易啊。

  老胡説,杉樹王能夠成王,留存今天,多虧了富四公那座墳墓。沒那個墳,就沒杉樹王。

  一個多小時後,我們離開了杉樹王。

  老胡又帶我們去看了螺母洞、冰臼、雲泉寺、如龍橋。

  傍晚,我們離開了舉水。朋友説,不虛此行。舉水,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都是很值得走走看看的地方。

  一路,我還在想杉樹王,想老胡説的話。老胡説得沒錯。杉樹王能夠成王,留存今天,一定是富四公子孫發跡,人丁興旺,香火綿延,一代一代維護著祖墳,保護著古樹。可以説,杉樹王,是依賴於一種宗教的力量而存活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