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議中國經濟新常態:未來仍然動力足
- 發佈時間:2014-12-06 23: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朱方芳)在6日舉行的環球時報年會上,經濟專家就中國經濟新常態展開討論,專家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仍然“動力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説,新常態不是追求速度,而是把經濟變得更具競爭力,對中國未來有更大的好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認為,新常態意味著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向6.5%—8.5%的中速區間過渡,會持續十到十五年。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利寧認為,用指標定義新常態並不準確,在他看來,新常態就是以市場為靈魂的經濟發展狀態。
清華大學教授周世儉認為,新常態就是包容性增長,允許經濟速度放緩,從粗放型向效率型、從追求數量向品質、從依靠外需到內需、從依靠投資到依靠消費轉變。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提法伴隨著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的事實,前三季度GDP增速7.4%。雖然下行壓力增大,但專家普遍認為,未來發展仍然“動力較足”。
曹和平認為,人口紅利遠未結束,網際網路經濟潛力巨大,中國的人力資源優勢還將進一步凸顯,未來中國經濟低速發展的可能性很小。
丁一凡説,目前中國成了很多跨國企業嘗試創新經濟的試驗田,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有很多新的技術轉移到中國來。張利寧認為,新常態下,轉型升級做的好,正常發展速度會更快。
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從三方面分析了看好的原因。“新常態表面看增速慢,但以全球第二的GDP規模這樣的基數來看,這樣的增速並不低。”袁岳説,中國新中産階級的消費需求非常大,現在這一群體的消費需求正在興起,綜合內需的成長強有力。此外,服務化製造業的發展也會帶來新的增長,未來會有更多網際網路概念股在中國上市。
袁岳將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形容為像“初春的時候”,“看到大地好像沒有變化,但實際上後勁很大”。
袁岳還認為,雖然鼓勵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中國經濟成長的寶貴經驗是行政力量與經濟手段的交錯使用,應正確看待行政力量發揮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