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是否會轉向寬鬆?

  • 發佈時間:2014-12-06 15:00: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李延霞、劉錚)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央行前不久兩年多來首次出手降息,引發了市場對“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否會轉向寬鬆”的猜測。降息,是否意味著我國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今後繼續降息的可能性有多大?降息是否與改革“相悖”?

  貨幣政策取向是否發生變化?

  自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此次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將轉向寬鬆?

  “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央行明確表示,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準。

  顯然,在企業比較困難的背景下,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撐,是央行下調利率的主要原因。

  “降低基準利率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目前經濟形勢並不要求宏觀政策有大的變化。雖然經濟增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採取強刺激。

  他表示,通脹持續低於預期,PPI環比持續下行,存在著推高實際利率的壓力。“實際利率是貨幣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利率調整恰恰是為了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近日也在一個公開場合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改變,不能將降息輕易地理解成貨幣政策的放鬆。

  再次降息可能性有多大?

  相比此次降息的意義,目前市場更關心的是我國是否已經步入降息、降準週期,近期是否還會有大舉措?

  在經濟數據低迷的背景下,不少機構認為未來仍存在進一步降息以及降準的可能。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由於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及利率市場化加快推進等原因,融資難、融資貴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當前工業生産放緩、投資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通貨緊縮隱憂顯現,需要央行及時對貨幣政策採取相應調整。

  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為6.7%,較1至9月繼續回落1.2個百分點;10月當月工業利潤增速更重返負值,顯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不足,企業比較困難。

  “如果企業融資成本仍高居不下,特別是經濟明顯走低、就業惡化,那麼2015年可能會繼續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表示,“從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結構的角度看,未來在繼續使用價格型工具的同時,也會配合使用數量型工具,預計2015年可能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至2次。”

  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需要保持,但也要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預調微調。胡曉煉坦承,穩健貨幣政策的取向不變,並不意味著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不使用。隨著經濟的增長,貨幣供給也應該增長,作為貨幣供給的動力源,基礎貨幣需要投放。因此,基礎貨幣投放的工具就會有多種選擇。

  降息與改革“相悖”嗎?

  國內外對央行的降息給予高度關注和議論,這裡面積極評價的聲音佔主流,但也不乏對中國貨幣政策“急轉彎”的擔憂,甚至認為降息是為流動性“開閘放水”,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背道而馳”。

  “降息與改革並不矛盾。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政策就應當適時適度調整。”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當前我國的通脹率較低,甚至有通縮壓力。貨幣政策審時度勢進行調整,是很正常的。”

  第三季度我國GDP增長率降至7.3%,10月宏觀數據仍顯弱勢,PPI數據連續32個月下降,企業生産經營較為困難,CPI同比漲幅低至1.6%,制約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價格因素基本消除。

  由此可見,當前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遠大於通脹風險。在“新常態”下,除了繼續向改革要動力之外,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靈活預調微調,給中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信貸環境,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可以給後續改革創造更好的環境。

  改革與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不要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貨幣政策一般都是短期政策,有所調整是為了經濟的合理運作,更好地向前推進改革。”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