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硬體明年或將放量井噴

  • 發佈時間:2014-12-06 08:50:2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變革的力量”系列報道之⑩

  2013年,眾多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智慧家居、車聯網等概念産品相繼問世,造就了一波硬體創業的熱潮。

  面對這股智慧硬體的浪潮,不僅新興創業公司紛紛進入,也吸引了尋求轉型的傳統硬體製造商。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同樣沒有放過這塊未來科技市場大蛋糕,相繼強勢佈局。而智慧硬體的風行,也直接帶旺了眾多銷售眾籌平臺。

  根據調研公司預計,到2018年僅可穿戴設備創造的價值就將達到190億美元。而可穿戴設備還只是智慧硬體概念下的四大類産品之一。小米創始人雷軍曾有一句名言:“只要站在風口,豬都會飛起來。”如今,智慧硬體可謂正站在風口。

  面對即將到來的“颱風”,各類企業都在做什麼?對於廣東這樣一個製造業大省,傳統硬體製造企業面對這個新興的市場,又應該有怎樣的變革應對之術?

  勢

  行業趨勢

  智慧硬體市場迎來熱潮

  2014年全球市場僅可穿戴設備市場就可達15億美元以上,到2018年將達190億美元。毫無疑問,智慧硬體市場的熱潮正在到來。

  “移動網際網路下一個50億新機會將産生於與物聯網以及穿戴式設備結合的智慧硬體。”今年5月的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華為榮耀事業部總裁劉江峰曾這樣公開表示。

  就在這次大會上,騰訊發佈了首款車聯網硬體産品“路寶盒子”。阿里巴巴也于5月推出智慧路由器——天貓魔筒。百度則是BAT中最早進軍智慧硬體的,此前已推出dulife、“小度”系列,還推出了“北京健康雲”。

  作為後來者,BAT的加入讓整個智慧硬體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由於小米、360等科技公司早已搶佔市場入口,傳統硬體製造企業華為、TCL、美的、OPPO等也相繼推出智慧硬體産品。一時間,智慧硬體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傳統企業、新興公司必爭之地。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市場僅可穿戴設備市場就可達到15億美元以上,到2018年將達190億美元。毫無疑問,智慧硬體市場的熱潮正在到來。

  如今,智慧硬體的概念如此火熱,那麼,智慧硬體究竟是什麼?業內普遍認為,智慧硬體更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跨界産品,是移動網際網路與傳統製造業邊界交匯的産物。網際網路在左,製造業在右,交集處正是智慧硬體。而縱觀目前市場,主要分為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醫療健康以及車聯網四大類。

  華泰證券分析師張立聰表示,智慧硬體的生態系統中有三類主要角色:一是硬體商如華為、TCL等;二是渠道商如京東、點名時間、眾籌網等;三是服務商如百度、阿裏雲等。“未來3年,這3類角色之間將出現大量的跨界競爭,競爭的核心是用戶數據。”

  對於智慧硬體行業的發展,華為創新中心總監蔡緒鵬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智慧硬體市場從2013年開始加速,2014年上量,2015年將會迎來井噴。

  術

  變革之術

  新興科技公司搶先進入

  分析師認為,小米公司讓智慧硬體成為了大眾可以接受的一類産品。而京東在為更多創新的硬體産品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展示平臺及企業募集資金的渠道。

  在剛剛熱門起來的智慧硬體市場,“價格殺手”小米正以其獨特的策略殺入。售價僅為79元的小米手環一問世,便引起巨大爭論。單就價格來説,小米手環擠掉了此前智慧手環産品動輒上百元的價格水分,讓智慧手環走下神壇。

  但低價走量並不是小米的最終目的,智慧硬體正成為小米打造閉環生態圈必爭的入口。小米把手環定義為“身份ID”,是小米生態圈的一張身份證——可以用它來解鎖手機,將來可以在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智慧家居環境中識別這個身份ID,並提供定制化服務。

  而事實上,小米在智慧家居佈局的野心更大。據悉,小米已與上游晶片廠商合作,拿原片做封裝,寫入統一好用的嵌入式系統。再向硬體創業者、電器廠商提供近於免費的智慧晶片,從而實現“硬體預裝”。在成本幾乎不增加的情況下,現有硬體就可升級成智慧硬體。

  業內人士指出,小米是智慧硬體領域快速崛起的典型案例,其發展過程遵循了從供應鏈到渠道再到雲服務的路徑。有了眾多粉絲後,小米開始逐步培育自己的特色服務,如米聊、免費WiFi、小米手環等。

  與小米做閉環生態系統不同,電商起家的京東進入智慧硬體領域的切入口則是孵化一個開放的眾籌平臺,成為眾多智慧硬體創業公司的服務商。

  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智慧硬體領域,京東眾籌平臺還將聯合“JD+計劃”,攜手創客社區、生産製造商、內容服務商、渠道商等,搭建京東智慧硬體開放生態。“對籌資人而言,京東眾籌不僅僅是一個籌資平臺,更是一個孵化平臺。”

  易觀國際分析師徐昊認為,小米公司在智慧硬體市場的作用是將低價與品牌相結合,讓智慧硬體成為了大眾可以接受的一類産品。而京東眾籌平臺的主要作用在於為更多創新的硬體産品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展示平臺,同時這也為創業企業提供了一個募集資金的渠道。

  道

  問道前路

  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楊彬:智慧硬體核心在“智慧”不在“硬體”

  業界普遍認為,深圳作為享譽全球的硬體創業天堂,這一波智慧硬體熱潮無疑是其發展的一個好機遇。

  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封昌紅説,深圳在智慧硬體上有多個優勢:一是有良好的創投金融環境;二是硬體基礎環境,電子零部件和生産製造的綜合配套能力;三是研發和設計優勢,強大的研發實現和工業設計力量;四是網際網路軟體環境優越。

  “國內最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是深圳成為硬體創業天堂的一個關鍵原因。”封昌紅説,與網際網路和軟體、APP不同的是,工業設計對於硬體來説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可穿戴産品首先必須是好看的、時尚的,工藝要精湛。

  不過,對於許多傳統硬體生産企業來説,真正要抓住這波智慧硬體熱潮的機會,要做的還有很多。

  “智慧硬體,核心在智慧而不是在硬體。”易觀國際集團創始人、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楊彬認為,智慧硬體最大的特點在於有基於後臺若干個伺服器支援的雲應用,比如智慧可穿戴設備,檢測出的身體問題可以讓全世界的醫生基於你的數據為你服務。“所以,智慧硬體的核心就是基於大數據基於網際網路的雲應用。”

  在楊彬看來,有製造基礎不一定就可以做成智慧硬體,這取決於有沒有網際網路化、有沒有大數據、有沒雲應用的整合。純粹的硬體製造依然處於産業鏈的底端,因此製造能力強不代表盈利能力強。

  “在網際網路時代做研發將不再是工程師做研發,而是通過匯聚粉絲來實現研發,讓粉絲共同體驗共同參與到研發中去,就像小米是十萬個粉絲共同參與研發。”楊彬説,怎麼用網際網路手段來做研發來推動智慧製造,這是傳統製造企業需要解決的課題。

  百度領軍BAT加入戰局

  業內人士認為,BAT的加入有利於改變魚龍混雜的智慧硬體市場,加快行業標準的建立和市場的成熟。

  百度在BAT中最早進入智慧硬體市場,其戰略是“平臺化”——圍繞雲科技做開放生態。百度科學家黃暢表示:“百度要做智慧硬體的大腦”。

  2014年上半年,百度發佈了它的智慧硬體新戰略“Baidu Inside”。這是百度與京東合作正式開放的創新智慧硬體合作計劃,百度將為加入的創新硬體提供百度技術、行銷、數據等多方面支援。

  Baidu Inside官方表示,和英特爾一樣,百度有的是核心技術和基礎的網際網路用戶數據。百度效倣英特爾從産業鏈的最上游做起,將百度的技術服務都做成平臺化。

  今年7月,百度聯合北京市政府發佈“北京健康雲”。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表示,“北京健康雲是全球範圍內首家落地的智慧健康管理項目”。

  從産品和戰略都能看出,百度希望構建一個覆蓋技術研發、生産製造到行銷推廣的生態體系,讓傳統硬體廠商、技術服務商和渠道商都能加入到這個體系之中。

  相比之下,阿裏和騰訊的動作則要小一些。

  易觀國際分析師徐昊認為,BAT巨頭佈局智慧硬體的情況,目前以百度最為集中,而阿裏和騰訊在智慧硬體層面表現則相對保守。總體而言,BAT三家目前還沒有真正發力去涉足硬體,都是先期試水或通過軟體服務來介入。

  業內人士認為,BAT的加入有利於改變魚龍混雜的智慧硬體市場,加快行業標準的建立和市場的成熟。徐昊認為,“隨著蘋果手錶在2015年的發佈,中國的智慧硬體産品預計將會迎來一波市場洗牌的過程,待格局重新穩定便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傳統製造商順勢轉型

  傳統廠商也開始嘗試向網際網路轉型,依託強大的産品供應鏈、銷售鏈插足智慧硬體市場,分得一杯羹。

  面對新興硬創企業和網際網路BAT巨頭在自家門口的跑馬圈地,傳統硬體製造商自然按捺不住。以華為、TCL、創維為代表的傳統廠商也開始嘗試向網際網路轉型,依託強大的産品供應鏈、銷售鏈插足智慧硬體市場,分得一杯羹。

  華為此前推出了旗下酷開榮耀智慧電視,隨後與完美世界合作研發智慧遊戲機,今年上半年也在MWC會展上推出了自己的智慧手錶。華為創新中心總監蔡緒鵬接受採訪時表示,智慧手錶還處在市場發展的探索初期。“什麼是正確的方向,哪些是核心的規格都處在探索中,華為也在與行業一起探索。”

  蔡旭鵬認為,智慧手機的龐大用戶無疑對華為在新領域的探索有很大助益。同時,智慧硬體大多是圍繞手機進行功能延伸的,所以現有的智慧手機廠商會有很好的協同效應。

  今年6月,華為與微信的合作,進一步推進了微信流量轉現、軟體價值硬體化。對此,蔡旭鵬表示,華為與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的合作是多方位的,從銷售渠道到智慧硬體等新領域的合作探索,都在進行中。

  除此之外,TCL也開始在智慧硬體上佈局,主打“智慧家族雲生活”概念。TCL計劃將手機、智慧電視、電腦、洗衣機、空調等一切可能的電器智慧化,使它們之間的數據甚至操作互聯互通。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陳律言

  策劃統籌:郭亦樂 鄧紅輝 盧軼 牛思遠 何勇榮 程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