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制種秩序明顯規範
- 發佈時間:2014-12-06 02:29:53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李飛
“要規範種子市場,就得從源頭加強監管。”今年6月,本報與中國種子協會在京舉辦種子企業聯合維權座談會,不少種企負責人提出應加強對制種基地的監管,從源頭杜絕非法種子流入市場。
2013年7月,甘肅省張掖市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産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的市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張掖的種子是供應全國的,承擔著保障國家用種安全的責任。”張掖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澤元多次強調,要堅決徹底查處涉種違法違規案件,使張掖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名至實歸。
近年來,張掖市持續探索制種基地監管機制,不斷加大力度打擊涉種違法行為,取得良好效果。
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
今年,國家級種子基地(張掖)管理協調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兩次在張掖市召開會議,圍繞制種基地監管工作,先後解決了“誰來管”、“管什麼”和“怎麼管”的問題。
年初,種企與各村簽訂今年的制種協議之前,領導小組及時召開會議,明確了縱橫兩條線上的監管責任主體。縱向上,部、省、市、縣共同參與基地監管;橫向上,由基地所在地農業、工商、公安、檢察等多部門聯合監管。同時,將制種基地建設作為縣(區)、鄉(鎮)、村三級領導班子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誰來管”的問題解決後,9月,張掖市監察部門正式啟動“五查”行動,集中解決“管什麼”和“怎麼管”的問題。11月7日,張掖市農業局抽調種子管理和農業綜合執法人員,與工商、公安、法院、監察等部門相關人員分別成立5個涉種案件查處專案組和1個督導組,聯合開展專項行動,打擊無證生産、套牌侵權生産、搶購套購、私留倒賣等涉種違法行為。
“兩法銜接”是有效打擊涉種違法案件的重要舉措。去年,張掖市農業部門就通過兩法銜接移交公安機關案件55起,為農民挽回種子款2640多萬元。
從嚴、從重、從快查處
“案件查處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從嚴、從重、從快查處的原則。”張掖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夏葉告訴記者,專項行動中,領導小組明確要求,對涉種違法案件,在違法結果處理上就高不就低,可以免訴,也可以起訴的案件,一律予以起訴,決不允許以罰代刑;審理過程中,可判緩刑,也可判實刑的案件,一律判實刑。
“從非法種子收穫到取證封存,再到立案和結案,需要幾個月時間。”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維權辦主任王海陽向記者慨嘆前兩年維權時的“耗不起”。
企業維權的高成本,對監管部門快速辦案提出了高要求。對此,張掖市種子管理局局長張東昱説:“今年,由於各部門配合得力,專案組接到舉報後可以迅速行動,一般都可以當天受理。”
“行動更快了”,王海陽和安徽隆平種業市場管理辦工作人員李培對今年涉種違法案件的查處有相同的感觸。王海陽告訴記者,11月6日上午,他向張掖市種子管理局舉報有企業套牌侵權生産該公司玉米種子。當日下午,專案組就趕到現場調查取證,目前只待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和省種子管理局抽樣檢驗結果回復,一經查實即可立案。
截至11月22日,農業部轉交的在張掖涉案的38起案件中,專案組均已查辦,已立案8起,待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和甘肅省種子管理局抽樣檢驗結果回復後,可立案查處23起,另有7起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證中。
監管效果明顯機制進一步完善
在採訪中,記者從幾家種企在制種基地的工作人員和一些鄉鎮種子執法中隊處了解到,在近兩年的嚴厲、高效整治之下,張掖制種生産秩序明顯規範。
“從我們自己排查的情況看,今年的侵權面積比去年下降很多,僅是去年的1/3左右。”李培的切身感受是,“沒那麼亂了,確實好很多。”
“從數字來看,基地監管的效果已經顯現出來。”張東昱向記者列了一組數據:2012年,農業部通過專項檢查移交至張掖市查實的涉嫌違法企業有15家;2013年,這一數字降為10家;而今年,農業部共移交4家。
制種生産秩序的好轉不是基地監管工作的終點,日前,張掖市農業局正組織市及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等種子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公安、工商等部門商議討論進一步規範張掖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管理辦法。
該辦法進一步明確了鄉鎮、村級幹部的監管責任,同時,將不履行合同約定和違法生産經營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對不守信企業,下年限制生産面積,對違法生産經營企業,依法嚴厲查處,並建議相關部門吊銷證照。
“只有不斷完善監管機制,制種生産秩序規範了,我們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促進産業發展上來。”張東昱告訴記者,隨著玉米單粒播種面積的不斷擴大,種子品質,尤其是發芽率和活力等指標也應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種子管理局正對張掖現行的種子品質標準做進一步的修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