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掖玉米種子”名片如何保護?

  • 發佈時間:2014-09-01 07:32: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十一五”以來,甘肅省張掖市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産種4.5億公斤,可提供全國4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種,在中國,“有玉米的地方就有張掖的種子”;2011年9月,“張掖玉米種子”獲得了全國唯一的農作物種子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證書。

  哪有廣闊的市場,哪有豐厚的利潤,哪就可能容易滋生違法亂紀現象。近年來,一些無證生産企業和個人披著“張掖種子”的外衣,大肆無證生産玉米種子。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合法種企、廣大種農的利益和張掖制種的良好聲譽,抑制、杜絕無證生産的亂象,才能維護“張掖玉米種子”這張“名片”,才能護佑張掖制種健康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繆翼

  8月中旬,記者來到全國最大市級玉米制種基地——甘肅省張掖市,隨處可見成片的玉米制種田。這個時候,張掖100萬畝制種基地的玉米已全部完成去雄、雜交授粉,只等待9月中下旬收穫種子了。

  然而,經過多方採訪,記者卻發現一派繁榮景象的背後,竟然存在無證企業和個人私下與村社落實制種面積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玉米制種基地的正常生産秩序和農村社會穩定,也為種子品質安全埋下了隱患。這種無證制種行為令種子管理部門、種子企業、基地制種農民深惡痛絕。

  據張掖市種子管理局局長張東昱介紹,張掖生産的玉米種子因其優良品質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銷往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北、西南地區的20多個省市區,其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紛紛落戶張掖從事玉米制種,同時也吸引了社會上一些閒散資金進入制種行業進行無證生産。從制種成本看,無證生産者的制種成本要遠遠低於合法的制種企業,合法企業生産成本包括生産、加工場所等建設費,企業運作費,加工機械折舊費,各項稅費和支付農民的制種費用等等,而無證生産者只需要支付農民的制種費用,成本相對較低,利潤空間大。

  無證生産毀産業坑企業害農民

  經過多方走訪,記者深刻體會到無證生産帶來的各種弊端。無證制種一天不絕,産業、企業、農民的憂患就一天不會消除。

  俗話説:一條魚腥一鍋湯。在張掖,玉米制種面積約100萬畝,品種組合400多個,年産優質雜交玉米種子4.5億公斤,可以滿足全國2億多畝大田玉米的生産用種。張掖玉米種子産業已經發展成為産業化程度最高、農業效益最為顯著的支柱産業,如果無證企業和個人生産的假種子大量流向市場,對“張掖玉米種子”的損毀程度不言而喻,毀掉的恐怕將是整個制種産業。

  “張掖的玉米種子之所以被市場廣泛認可,因為我們的種子無論從純度、芽率、凈度,還是水分都符合甚至超過國家標準。制種的難點在於隔離,張掖正規的制種基地要求不同品種的制種田之間至少有200米的隔離區域,以免降低玉米種子純度。”張東昱介紹,“而無證制種的企業或者個人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常常無視制種的關鍵技術問題,令種子的純度大打折扣,為種子品質埋下隱患。”

  “無證生産玉米種子行為,是對制種企業最大的傷害。”這是張掖市多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多成在接受採訪時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一切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都會使市場秩序變得混亂。制種企業作為種子市場的主體,無疑是這場無序競爭中的“受害者”。“我市有正規制種公司六七十家,而無證生産種子的企業或個人至少有一兩百個,他們少則五六百畝,多則上萬畝的制種規模,甚至讓我們這些‘正規軍’生畏。”王多成説,“無證生産的種子一斤比基地生産的種子多賣5分到一毛錢,又沒有前期的科研投入、技術人員服務管理等費用,利潤空間是相當大的。”

  面對如此嚴重的種子侵權現象,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至關重要。王多成表示,“希望相關管理部門今後能夠以查代管,從而震懾無證生産者,保障種子品質,規避安全隱患。”

  張掖的農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玉米制種,當地的農民基本都是制種專家,也都因為玉米制種鼓了“錢袋子”,農民年每人平均玉米制種純收入佔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32%,主産區農民每人平均玉米制種收入達4000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70%以上。

  基於此,部分農民萌發了“兼職”的念頭,私自與無證生産單位和個人簽訂制種合同。這些單位和個人制種不講原則和理性,如果任由他們盲目生産,最終將導致種子庫存積壓,價格走低,同時,無證生産的種子品質存在風險,不出問題便罷,一旦出了問題,那一紙私定合同便如同空文,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最終受害的還是他們。

  張掖玉米種子産業是聯繫農戶最緊密的産業,玉米種子與農民利益休戚相關,農民只有選擇與正規制種企業合作,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防患于未然多種做法杜絕無證生産

  在落實玉米制種面積過程中,一些無證企業和個人隨意哄抬價格,隨意承諾條件,撬挖種子生産基地墻腳,這些行為嚴重侵害了合法企業和農戶的正當利益,擾亂了正常的種子生産秩序。為了嚴厲打擊無證生産玉米種子行為,切實維護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玉米制種産業健康發展,早在2010年,張掖市人民政府就發出了《關於嚴厲打擊無證非法生産玉米種子行為的通告》。張東昱説:“這表明瞭我們取締無證生産的決心。”

  加大執法力度,形成長效機制。種子管理部門和農業綜合執法單位要加強源頭監管,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形成打擊涉種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同時,要設立舉報獎勵制度,動員全社會積極舉報無證生産行為,對舉報的情況查實後給予舉報者獎勵。

  防患于未然,保護農民利益。對私自簽訂制種合同的違規行為,加強思想教育,講清危害,引導基地農戶主動了解合同的真實內容,提前終止,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不上當受騙。對造成農民利益嚴重損失、後果嚴重者追究其刑事責任。

  做大做強企業,讓農民可以信賴。目前,我國玉米種子市場供過於求,一些企業因種子積壓嚴重或資金回籠困難,不能按時兌付農民制種款,造成農民産生“另辟蹊徑”的念頭。企業應有長遠目光,不拖欠農民制種款,還要想方設法降低風險,讓農民充分信賴。

  培訓制種農民,轉變陳舊觀念。採取“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方法對農民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向農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引導農民發展適合當地且收益較高的特色産業,逐步緩解對玉米制種的過度依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