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秋探訪苗木人

  • 發佈時間:2014-12-05 03: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飛/文王會/圖

  深秋,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西彭府村,稠李秋葉紫紅,白蠟葉已橙黃,紫葉李的葉子紫得發亮,搭配在綠葉叢中相映成趣。

  這個秋意正濃的所在,是北京星河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的苗圃基地之一。正式成立於2004年的星河園林,經“十年樹木”,逐步發展壯大,探索出一條以苗木繁育為基礎,“接二連三”的發展路子,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綠色GDP的增長,同時帶動了苗圃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最大的安慰是樹越來越壯”

  “工作確實很清苦,每天都要跟這些樹木打交道,我們最大的安慰就是看著這些樹長得越來越壯。”星河園林大廠基地負責人王勇的一番話道出了公司很多人的心聲。

  一株苗木,從插播到出圃,工作量著實不小。一談起苗木,王勇就像開了課:苗木生長離不開水肥,施肥、澆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幼苗期要密植,一旦進入速生期,就要間苗,調整株行距,為每一棵樹留出寬鬆的生長環境;苗木生長過程中,須不斷整形修剪,抹芽、摘心、短截、疏枝、拉枝,培養樹冠飽滿的優美樹形;到了出圃環節,還要經過起苗、分級、檢疫等一系列操作才行。

  苗木出圃,對王勇來説,就像是嫁女兒一樣,既欣慰,又心疼。而這種感覺,已經伴隨他十年了。

  十年樹木,星河園林與苗木一起成長起來。據該公司行銷總監吳超介紹,2004年,星河園林前身綠源盛業苗木中心初創時,僅自有苗圃300多畝,喬灌木品種100余種;經過十年時間的成長,尤其是抓住北京奧運會所帶來的契機,迅速發展成為北方地區頗具競爭力的園林企業。如今,星河園林在北京金盞鄉、竇店鎮、河北大廠縣、易縣四地共有苗木基地12200余畝,栽植喬灌木等植物500余種,擁有苗木數量200多萬株。

  “扎紮實實地把根扎牢”

  俗話説,“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像王勇、吳超一樣,與園林苗木行業一起發展的人,星河園林還有很多。

  在北京市竇店鎮白草洼村,記者見到了李慧,2008年離開大學校園的她,如今已在工作中獨當一面,負責星河園林竇店苗圃的苗木統計、監測等工作。

  “六年了,每天看著一棵棵苗木長大,自己的業務能力也不斷提高,就算是再無聊、再繁瑣的工作,也會培養出感情的。”李慧告訴記者,雖然她無法像其他女孩子一樣生活在城市裏,但是心情很好:一條馬路將竇店苗圃一分為二,東邊屬白草洼村,西邊是蘆村,每天往返兩邊,樂在其中。

  在星河園林的四個苗圃中,最早啟動的是易縣苗圃,該苗圃的負責人王印強,從2001年開始就在此苗圃工作了。“園林苗木行業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創造環境效益,是一個朝陽行業”,王印強認準了這一點,開始慢慢接觸、學習培育苗木,一幹就是十幾年。

  “種樹和教書都是一個道理,首先要扎紮實實把根扎牢,打鐵需要自身硬”,做過幾年教師的王印強之所以不斷強調“根扎牢”、“自身硬”,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就是一剪刀下去,可能會決定一棵樹的成材與否。

  一理通則百理通,企業發展也是如此,只有扎紮實實,步步生根地探索出一條行得通的發展路徑,才是真正的“自身硬”。2005年,星河園林成立景觀工程公司,進入地産業;2009年,又設立四季星河景觀設計公司,涉足設計諮詢業。由此開始,星河園林踏上了以苗圃為基礎,苗木種植“接二連三”的發展之路。

  “為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添一抹綠”

  “如今不用遠走,在家門口就能夠打工掙錢,特別是苗木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美,空氣越來越清新,心裏得勁兒呢!”在星河園林大廠苗圃基地,十幾個西彭府村的婦女一邊樂呵呵地與記者聊天,一邊整地打垅,幹勁兒絲毫不減。

  據了解,在星河園林大廠、竇店和易縣三個苗圃,苗木修建均由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來做,而苗圃建設和維護則大多由周邊村民來完成。平均每個苗圃要雇傭周邊村民120~150人左右,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僅此一項即可增加約2萬元。

  “我縣吸引此類園林苗木企業前來投資發展,固然是出於促進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考慮,但更重要的是看中了苗木種植的環境效益。”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林園局局長陳貴峰形象地説,“苗木每一天的生長,都是在為我縣、為整個社會生産綠色和清新。”

  記者了解到,以常見的防污綠化樹種——玉蘭為例,1公斤幹葉即可吸硫1.6克以上,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硫和氯氣的污染。

  “我們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上線之後,苗木種植將不僅是環境友好的,也會是資源節約的。”王勇告訴記者,目前星河園林的苗圃還在使用渠道漫灌的方式,但已在積極準備建設滴灌系統,啟動之後會大大降低苗木生長期對水資源的需用量,將對京冀水資源節約利用起到極大地示範作用。

  “苗木種植業前期投資大,回報週期長,要投身這個行業,需要有長遠眼光。”事實上,吳超所説的長遠眼光,不僅企業家要有,地方發展決策者同樣應該有——只有與利於民,與益於社會的産業才是“常綠”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