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雜談】警惕産能過剩借“刺激”還魂
- 發佈時間:2014-12-04 05:34:10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黃 綠
日前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而且此次利率調整採取的是非對稱方式。按照人民銀行的説法,此次採取不對稱降息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這一突出問題;另一個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市場化條件下,央行隨時通過貨幣政策調控經濟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由於這次降息是兩年來首次,加之央行宣佈降息的“突然性”,還是引起了國內外方方面面的高度關注。儘管央行強調降息並不意味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改變,在經濟運作壓力較大的形勢下,“不需要對經濟採取強刺激措施”,但“微刺激”的作用卻顯而易見。這也是繼上半年“定向降準”之後,央行利用貨幣杠桿對經濟運作的又一次“微刺激”。
其實,針對中國經濟特點及國際經濟的影響因素,今年以來中央定向發力的“微刺激”“小”動作不斷,內容涵蓋基礎設施領域、中西部鐵路建設、銀行降準降息、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稅收及外貿等方面,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經濟在合理區間運作。但隨著“微刺激”的增多,如何增強“微刺激”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特別是防止新的産能過剩形成,這不能不引起市場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因為,控制得不好,“微刺激”也有可能成為産能過剩重新發酵的“催化劑”。
談刺激經濟就不能回避産能過剩,因為在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刺激經濟與産能過剩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往往是一刺激就膨脹,一抑制就過剩。目前從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特徵來分析,産能過剩既是導致“三期”疊加的因,也是過去發展脫離經濟規律的果。不論是實現換擋、調整還是徹底消化,都要從根子上排除掉過剩産能這塊“腸梗阻”,更不能舊的沒消化,新的又悄然增加,否則發展就會雪上加霜。
提“微刺激”就談防止新産能過剩,既不是神經過敏,更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過剩産能死灰複燃既有歷史的前車之鑒,也有客觀現實條件。就歷史經驗來看,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解決世界金融危機,十多年在不斷地調整與治理中,過剩産能在大大小小的刺激中,越累越大,積重難返。
而就現實情況來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GDP導向作用依然存在,地方各級政府對於“刺激政策”駕輕就熟,慣性思維難改,投資衝動依然強烈。面對結構調整困難、轉型升級緩慢、創新驅動不足等困難時,穿新鞋走老路不是沒有可能,而是可能很大。尤其是,政府、企業改革還不到位,市場配置資源作用仍難充分發揮,以及涉及到大大小小的利益痼疾等因素,一些傳統産能過剩行業,特別是長期倒而不斃的國有“僵屍”産能過剩大戶,借“微刺激”政策和政府之手再次“還魂”,擴張新的産能,那也就不足為怪了。
所以説,落實好中央各項“微刺激”政策,關鍵是要曲突徙薪,防患未然,牢記“吃一塹長一智”的古訓。因為,産能過剩舊的損失我們還沒挽回,別又要付出新的代價。否則,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