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猛禽”戰機的強勁對手

  • 發佈時間:2014-12-03 01:31:2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俄羅斯媒體日前報道,俄羅斯可能會向中國出售20多架戰機。該消息一經披露,引起外界及媒體的高度關注。蘇-35到底是一種什麼飛機?它的性能如何?我國已經自主研製了殲-20以及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31,有必要引進蘇-35嗎?如何看待當下的航空裝備及未來發展趨勢?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對於蘇-35強大的戰鬥力,俄羅斯一家媒體近日援引“聯合飛機公司”領導的話稱,蘇-35將配備可變推力向量的117S發動機,比“美國F-22‘猛禽’戰機的發動機更加先進”。除此之外,還將安裝強大的雪豹-E雷達,不比F-22的AN/APG-77雷達差。蘇-35的戰鬥能力在某些情況下能使F-22的隱身性能失去作用。

  蘇-35機動性和攻擊力強大

  蘇-35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一款超機動性多用途戰鬥機。該機是蘇霍伊公司的最新力作,是一種進行了深度改進的第4代++超機動多功能殲擊機。如它採用了部分第5代戰機技術,以確保面對同級別戰機的優勢。蘇-35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主要是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航空技術,其突出特點是使用以數字資訊指揮系統為基礎的新型航電設備、新型大功率推力向量發動機以及新型相控陣機載雷達,能夠遠端探測空中目標,可同時跟蹤和攻擊的目標數量也明顯增加。

  蘇-35戰鬥機秉承了“側衛”家族的強大攻擊能力,可以執行空中格鬥、對地攻擊和海上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它有12個外挂點,最大武器載荷為8噸,通過挂載各種空對空和空對地武器,可將攻擊能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準。

  在幾年前的首次試飛中,試飛員謝爾蓋·波戈丹曾稱,“蘇-35的性能不但優於國外‘幻影’‘鷹獅’‘大黃蜂’‘颱風’和‘陣風’等戰機,而且也大大超過了俄空軍現役的蘇-27和蘇-30。”

  蘇-35戰機之所以引人矚目,主要在於它大量使用了為第五代戰機開發的技術,使得這種戰鬥機具備許多第五代戰機應具備的特點,如隱身性能、超級機動能力、先進的航電系統以及火控雷達系統等等。

  儘管蘇-27系列戰機在當時並未考慮採取隱身技術,但蘇-35在研製過程中,還是充分考慮到具備隱身這一特點,因此它沒有繼續用類似蘇-27M的三翼面佈局。因為鴨翼作為一個重要的氣動翼面,會成為雷達反射的一個主要部分,而在設計時保持了蘇-27戰鬥機原有的常規佈局,這反倒成了一個行之有效的隱身途徑。

  新型發動機為蘇-35提供強勁動力。在設計之初,先是選擇了AL-31FMI發動機方案。後來土星聯合體為了佔據第五代戰鬥機的發動機競爭優勢,毅然決定將新型117S發動機提供給蘇-35戰鬥機,從而保證戰鬥機能以1200公里/時以上的速度進行超音速巡航飛行。與現役的AL-31F發動機相比,117S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增加了2—2.7倍,兩次大修間隔時間從500小時增加到1000小時,給定使用壽命從1500小時增加到4000小時,從而保證蘇-35擁有較高的出動率。這對俄制航空發動機來説,可以説是一個極限紀錄。從有關數據看出,蘇-35戰鬥機不僅可以飛得更快、攜帶更多的導彈和炸彈,同時具有超強的機動性能。

  先進的航電系統是蘇-35戰鬥機的一個亮點。該機主要採用了全新的“玻璃”座艙,座艙內的戰術控制系統主要由兩個大型MFI-35彩色多功能液晶螢幕、IKSh-1M廣角平視螢幕和3個小型螢幕組成。

  蘇-35火控雷達系統的優勢在於採用了尖端的雪豹-E型相控陣雷達系統,自稱具有獨一無二的目標截獲距離。據介紹,雪豹-E雷達可以在邊掃描邊跟蹤的模式下,同時截獲和跟蹤30個目標。它可以同時發射兩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分別攻擊兩個不同的目標。並可以用8枚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攻擊8個目標,其中包括4個300公里之外、甚至更遠的目標。

  另外,蘇-35戰鬥機還改進了機身結構,採用大量的鈦合金,將其使用壽命顯著延長至6000飛行小時,足以使用30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蘇-35戰鬥機一改蘇-27系列戰鬥機從不採用副油箱的歷史,可以攜帶兩個1800升副油箱。不僅如此,該機還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使其作戰距離不斷延長。

  引進蘇-35可提高現階段戰力

  一直以來,有關中國將引進蘇-35的傳聞不斷。俄羅斯方面曾表示,目前,向中國出口大批蘇-35合同的談判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

  筆者認為,如果引進蘇-35無疑將加強中國空軍的能力。近年來,由於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導致我國的周邊環境逐漸惡化,周邊國家政局動蕩,恐怖勢力蔓延,領土、海洋爭端不斷凸顯,給我國安全形勢帶來嚴重威脅。如果沒有積極的應對措施,勢必影響我國和平發展和戰略機遇的實現。因此,加強現階段的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急需。

  由於歷史、經濟、技術等諸多原因,長期以來我國的國防建設欠賬較多,無論是軍費開支還是裝備建設等,與我國的大國地位極不相稱。尤其是航空裝備建設,需要有長期的技術儲備和積累,而這正是我們欠缺的。儘管改革開放後,我國的航空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新裝備呈井噴式發展趨勢,讓世界刮目相看。但我們還不能盲目樂觀,因為現階段的裝備發展還難以滿足日益嚴峻的國家安全需求。因此,我們必須要儘快把歷史欠賬和現實短板補上。

  雖然我國自主研製了一系列新型戰機,其中包括殲-20和殲-31這類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隱身戰機,但任何一款戰鬥機從研發、設計、生産、列裝到形成規模化的作戰能力,都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一些新機正處於研製試驗過程,距正式列裝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是周邊安全威脅在日益擴大,必須要足夠的空中力量來保衛國家的核心利益。因此,用最短的時間,以形成足以維護周邊地區戰略平衡的空中力量,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應急選擇。

  從蘇-35研製情況來看,該機是一款比較成熟的機型,如果加以引進並經過必要的改裝,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從而使我國空軍的作戰能力在現有的水準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但從裝備發展建設的角度來看,蘇-35隻能是我國空軍現有作戰力量的一個補充,可以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以及技術和管理的突破提供借鑒。引進目的是提高現階段的戰鬥力,但我們的目標還是要堅持自主研製,也就是説要加快研製第四代、第五代及更新一代的先進戰機。

   世界航空裝備的發展趨勢

  航空裝備發展通常是指航空作戰平臺構建。但隨著空天一體化進程加快,航空作戰平臺與天基作戰平臺、陸基和海基作戰平臺等構成統一的空天一體作戰力量。因此,現在的航空裝備發展是基於空天一體的框架下來考慮的。

  在航空武器平臺方面,主要是在加快研製五代戰機的同時加緊六代戰機的預研。世界各國出於本國戰略及安全考慮,都在積極構建本國的航空武器平臺。美國除了列裝的B-2轟炸機、F-22戰鬥機以外,還在加緊研製F-35戰鬥機。與此同時,美國已經把目標瞄向第六代戰機,已經推出第六代概念機。值得注意的是,美軍還對現有四代戰機和老式戰略轟炸機F-15、F-16、B-52等進行升級,以應對經費不足和滿足當下的戰略需求,從而形成高低搭配,優勢互補的航空裝備結構。

  俄羅斯自2010年1月29日T-50首飛成功後,一直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各種狀態試飛測試。目前,有4架不同狀態的T-50正在試飛。T-50是俄羅斯在後蘇聯時代研製的唯一一款新型戰機,與美國的F-22屬同類産品,代表了俄殲擊機領域的最先進技術。歐洲一些國家,為了降低研製成本而採取國際合作研發道路,如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4國聯合研製“颱風”多用途戰鬥機。儘管美國F-35項目研製費用預計將超過7000億美元,但英國、丹麥、荷蘭、挪威、瑞典、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還是參與研製和購買F-35戰鬥機。其目的就是為了謀求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航空武器平臺。

  實際上,我國如果引進蘇-35也是這種思路。

  除此之外,無人機作戰平臺也開始嶄露頭角。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X-47B無人機,是世界上第一架完全由電腦控制的無尾翼、噴氣式無人駕駛作戰飛機。2014年8月17日,X-47B無人機和F/A-18戰鬥機編隊在“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成功完成共同起降測試。這意味著美國海軍推行“無人機空戰體系航母展示”計劃的進程正在加速。自2012年12月以來,歐洲的“神經元”無人機在法國南部的伊斯特爾空軍基地順利完成了多次試飛。“神經元”無人機打破了美國在無人機領域一家獨霸的局面。儘管“神經元”總體性能遜色于美軍的X-47B,但“神經元”也有自身的優勢,該無人機能夠實現自主空中編隊飛行和自動捕獲、自主識別目標,然後向地面站發出請求資訊,得到批准後,可以在隱身模式下自主發射武器。這是X-47B無法比擬的。隨著無人機應用實戰進程加快,必將引起未來作戰方式的重大改變。

  (作者係空軍某部原政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