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 發佈時間:2014-12-02 09:32:51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文東
在看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時,我的思路自始至終都處於一種疑惑的狀態,對書中的探討只是隱約看出毫末。對人性的思考也是上大學之後才陸續開始的,因為那時我的生活經歷有限。當一個人的經歷不夠豐富時,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就會單一和淺薄許多。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是圍繞“靈與肉”“輕與重”展開的。對於“輕與重”的理解,米蘭·昆德拉寫道:“在永恒輪迴的世界裏,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就越接近大地,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消失時,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麼,到底選擇什麼?重還是輕?”
責任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誌之一,説明人具有社會性。每個人都痛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生計、要發展、要接受輿論等,這些社會的壓力讓人成為一個人。我們活得越累,就活得越具體。從個人角度看托馬斯與特蕾莎、薩檳娜之間的關係,從他們3個人之間的徘徊、猶豫和選擇,可以看出人類對於“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矛盾。托馬斯的生命中有許多情人,他不斷地遊走在各個女性之間,卻不想在誰那兒停留。因為一旦停留就意味著責任,這使他感到沉重。當他遇見特蕾莎時,他的自然性又一次爆發。這時的托馬斯拋棄了他所有的社會身份和道德約束,他此時只是一個自然人。按托馬斯的想法,這就是生命中可以承受的那部分輕。只有肉身是沉重的,靈是可以輕飄于空氣中的。然而,他忘記了其他動物根本不存在靈與肉的思考,因為它們只有肉而無靈。
在托馬斯看來,靈是輕的,而肉是沉重的。然而,在經歷了婚姻、婚外戀、戰爭、政治動蕩、背井離鄉,以及妻子的離開之後,他對生命的理解發生了改變。通過托馬斯,我們仿佛看見一個人不斷地在追求某種東西,但這個東西一直沒有露面,好像一個矛盾的人不斷地確立觀點又重新推翻。托馬斯正是這樣,他用一種苦楚的眼神觀察著世界,並且不斷衡量著個人生命的價值。
托馬斯是愛特蕾莎的,但無法忍受特蕾莎的疑心,同時又無法拒絕其他女性的誘惑。在“輕與重”之間,特蕾莎是他的“重”,他不知道該繼續承受妻子給予的“重”,還是其他一時歡快的“輕”。在這些矛盾和徘徊中,他作出過選擇。他想逃避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在探索另一種生活方式。生命的價值在於“輕”還是“重”,他用自己的腳印一步一步來證明。
托馬斯是一位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是一位有責任感的醫生,是一位愛妻子的丈夫。這些身份和責任約束了他,構成了他艱難的生存環境,他感到步履維艱和窒息。這是作為社會人需要承受的“重”,當然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人。當某天托馬斯獲得了他想要的自由時,他卻感到茫然了。這時,他才發現離開大地,沒有負擔和責任的生活失去了真實感。他感受著比空氣還輕的生命,這種沒有重量的承受才是最難的。當人的行為失去了某種精神寄託時,他的存在就會顯得多餘而且突兀。這種精神來自責任,即使是柏拉圖式的行為也逃不開責任的指導。
人畢竟存在於社會中,無盡的歷史迴圈使人類的沉重變得理所當然。當一個人習慣了承受重量時,也許會不時地抱怨生活的繁重;但如果真的卸下了他肩上的負擔,他同樣不能接受空虛。
生命的意義需要以責任為基礎,因為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類。肉身是沉重的,沉重慣了就會承受不住生命最初的輕。(民航飛行學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