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住經典還是大力創新 數百名廚探討重慶川菜出路

  • 發佈時間:2014-12-02 06:38:54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重慶晨報記者 徐菊 實習生 江婉玥 報道

  11月28日,一場川菜界的大廚、名廚技藝大展示,在大坪英利的小洞天店舉行,這是一代川菜宗師曾亞光誕辰100週年紀念會。曾老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弟子齊聚他曾經創立及工作了六十餘年的小洞天。這些來自全國的數百名名廚們,在現場各自露出最拿手廚藝,以告慰大師。

  然而,大師當年獲獎的一些大型川菜宴席中的名菜,已經多年沒有再現,比如,幹燒魚翅、八味鮑魚、金錢海參等。今天的重慶川菜,是該創新還是堅守?

  當天的廚藝展示,既是對已過世的曾老的紀念,也是一次對重慶川菜出路的研討會。

  “比翼雙飛”重出江湖

  廚藝表演中,一款名叫“比翼雙飛”的糖藝讓人嘆為觀止,就連見多識廣的大廚們,也大為讚賞。

  這個“比翼雙飛”就是一對白天鵝,他們展動著雪白的翅膀,深情地相對而視,像是一對正在蜜戀中的戀人,雪白的身體,紅色的嘴巴和黑色的眼圈,非常逼真。而它們的腳下,是紅色、黃色的玫瑰花。

  誰也想不到,這麼顏色鮮艷、逼真的動物,卻是用糖做的。

  “這個主要是用進口的艾糖素做成的,將糖不停地拉,拉成纖維狀,就可以製作了。”40歲的國家高級烹飪大廚葉維榮説,很多年都沒有露過這一手了。這是他十年前在渝商發(前身為渝中區飲食公司)旗下的高端會所凱歌歸任大廚時學來的,只有在大型的高端川菜宴席上,才會使用,它實際上是川菜宴席中的一種裝飾,為整個宴席起到裝飾和增色作用,也可以食用。

  “現在,已經有幾年沒有做過了。”葉維榮説,很多人甚至連糖藝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要説做了,再過幾年,可能就很少有人會做了。

  創新改良菜也受歡迎

  在做好的牛扒骨上,倒上適量的白蘭地酒,然後點燃,火苗“砰”一聲躥起,一陣陣吱吱響聲後肉味瀰漫……小洞天主廚李鏞現場製作完畢這道“洞天牛扒骨”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李鏞説,這是小洞天開業後恢復的一道經典傳統菜,不過,現在的小洞天,大部分菜都在傳統技藝基礎上做了改良和創新,大約要佔六成以上。

  “我們保留了陳封壇子肉、水煮牛肉、幹燒魚方、古法烹甲魚、家常海參等傳統菜,創新菜有紫氣東來等。”

  李鏞介紹,“紫氣東來”原本是一道獲獎的國家級名菜,由小洞天的祖師爺廖青廷和曾亞光共同創制的,開辦小洞天時創立,是由牛尾、瑤柱、藥材等多味食材烹制而成。現在為了適應人們的口味,他們將牛尾換成了雞腎,工藝都是一樣的,鹹鮮的味型沒有改變。

  麵糰一分鐘變小白鵝

  67歲高齡的面點大師蔡雄,也親自演示了一道“荷塘沉面”,這是一組象生面點。

  不到一分鐘時間,一個小麵糰在蔡大師手裏,就神奇的變成了小白鵝,翅膀上的羽毛,是通過牙籤挑出來的,蔡大師手法之熟練,讓人嘆為觀止。

  在由魚膠製作而成的荷塘上,10隻天鵝神態各異,連荷葉水下的鵝卵石、湖邊的水草都非常清楚,最難得的是,每只比大拇指大一點的白鵝,居然連每片羽毛都清晰可見。

  “這個是配備高端川菜宴席的,很多廚師現在都不會做了。”蔡大師説,象生面點在川菜中是搭配的點心,現在用得很少了。

  大廚談創新與傳承

  丘二館上清寺店主廚,曾亞光第三代弟子,高級烹飪大師葉維榮:

  糖藝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現在的高檔大型宴席很少了,糖藝要接地氣,完全可以運用到平常的百姓餐飲中去,這就是一種創新。

  特三級廚師,渝商發分管營運的副總經理康長榮:

  現在的川菜酒樓,不可能一成不變的沿用傳統的做法,因為主材、廚房科技等在變,工業化生産部分取代傳統廚房,在儘量保證菜品傳統技藝、口感及味型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創新。

  曾亞光第二代弟子,中華金廚獎獲得者,丘二館總廚龔志平:

  傳統的經典川菜永遠都不會改變,經典有著它獨有的生命力,是無可取代的,在你吃遍了大街小巷的江湖菜的時候,發現日常吃的還是回鍋肉、魚香肉絲等川菜經典。

  曾亞光第二代弟子,中華金廚獎獲得者,小洞天總廚李鏞:

  川菜最經典的特色什麼時候都不能改變,改良菜、創新菜,也是在部分食材、調料上發生改變,基本工藝和味型不會改變,如果離開了傳統的經典技藝,創新菜就沒有了生存的根基。

  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在小洞天工作38年,小洞天涼菜主廚王建國:

  在傳統基礎上,要增加現代元素,讓人覺得有新意,更有生命力,才能讓傳統技藝傳承下去。比如涼菜陳皮鱔絲,傳統製作就是幹陳皮加調料,現在的這個菜,香氣更濃厚,實際上是加了金桔打漿、過濾後的汁,傳統技藝沒變,味型沒變,但更容易被接受。

  相關連結>

  川菜宗師曾亞光有句口頭禪

  我們自己吃得,顧客才吃得

  資料顯示,曾亞光生於1914年,重慶巴縣人,年輕時到重慶適中樓學藝,師從名廚杜小舔,藝成師滿後,先後到過上海、南京、武漢、常德等地遊歷事廚。曾亞光與廖青廷、熊維卿一起,被譽為“廚壇三學士”,三人同為小洞天的創始人。

  曾亞光精通川菜、旁通淮菜、魯菜,對川菜的幹燒、幹煸、燒烤等技藝獨有建樹。

  1974年起,小洞天開始舉辦川菜培訓班,聽過曾亞光教學的學員有上千人,如今這些名廚仍然活躍在重慶、四川及全國各地,有不少是他的第三代、第四代弟子。1982年,68歲高齡的他參加了“川菜赴日講習小組”,在表演製作“幹燒魚翅”這款經典川菜菜品時,以其嫺熟高超的調味技術、魔術般的換鍋手法而藝驚四座,使小洞天名揚東瀛。

  他的口頭禪是“我們自己吃得,顧客才吃得”,至今仍是小洞天的行廚準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