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存款保險制度並非“狼來了”

  • 發佈時間:2014-12-02 02:31:0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作為市場上經營信用的主體,銀行同時也是經營風險的機構,風險存在於銀行業務的多個環節。如果人們參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相關産品時,只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銀行風險提示資訊,出現問題時則寄希望於政府兜底、剛性兌付,最終只會導致市場陷入惡性迴圈。

  上週末,有關監管層允許銀行破産的消息在網際網路上流傳,微信、微網志等各類媒體平臺上充斥著“狼來了”的文字。隨後國務院法制辦發佈的一則徵求意見稿,讓市場看到事情的真相:存款保險制度來了。圍繞這整整醞釀了21年之後出臺的二十三條徵求意見,社會各界議論紛紛。對於中國銀行業,存款保險制度到底是福是禍?是挑戰還是機遇?

  推行存款保險制度,並不意味著銀行倒閉浪潮即將來臨,而是應對當前銀行風險過度積累的一項重要舉措。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商業銀行業務專司中央銀行職能以來,大大小小各類銀行在國內相繼建立。雖然經過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甚至股改上市,但政府隱性擔保卻使銀行業距離真正的市場化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這種隱性擔保猶如給予銀行的一根“拐杖”,初衷是為了維護市場穩定,實質上卻讓部分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壯大膽子、承擔過高的風險。而銀行“跛腳前行”的結果可能是風險不斷積累膨脹,最終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出現。

  當然,存款保險制度推行之後,申請破産也的確成為了銀行經營陷入困境下的一個選擇,今後可能將出現一些銀行倒閉破産的事件。但正因為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銀行破産給社會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得到有效遏制。在存款保險基金的支援下,其他合格的金融機構可以對破産銀行“接盤”,存款人的資金甚至可能得到全面保障。

  與此同時,存款保險制度的推行有利於促進存款人、投資者形成正確的市場風險意識。與當代主流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相比較,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人們的市場風險意識不夠,對銀行尤其國有銀行往往持“零風險”態度。事實上,作為市場上經營信用的主體,銀行同時也是經營風險的機構,風險存在於銀行業務的多個環節。如果人們參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相關産品時,只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銀行風險提示資訊,出現問題時則寄希望於政府兜底、剛性兌付,最終只會導致市場陷入惡性迴圈。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推行,人們對銀行存款資金的風險意識將逐步增強,對於銀行理財産品以及信託等其他金融産品的態度也將不斷走向成熟。

  此外,隨著民營銀行設立的破冰,我國銀行業發展將更趨多元化,對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需求更趨強烈。然而,在政府隱性擔保機制下,人們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擔保”尚且持有不同的態度與評價,沒有任何“背景”的民營銀行發展前景可想而知。存款保險制度以存款保險基金為基礎,將有力地抬升小銀行、民營銀行信用,進而為大、中、小銀行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有利於我國銀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險制度可能還將給市場帶來更多變化。比如,目前設定的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就可能導致人們選擇更多的銀行以分散化方式配置存款資金,從而衝擊整個存款市場。同時,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並走向成熟之後,監管層對於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擔憂也將明顯緩解,實現利率市場化或許指日可待。因此,存款保險制度對於中國銀行業而言,不是“狼來了”,而是市場真的來了。

  □羅寧(北京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