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取之於民 錢歸何處》

  • 發佈時間:2014-12-01 07:29:32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聞核心

  新華社記者近日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以行政事業性收費名義收取的路邊停車費,是本該納入政府財政所得,有一半不知去哪兒了,而另外一半雖然收進了政府口袋,但如何使用,亦是筆糊塗賬。

  誰的馬路?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有很多答案,有人會説——國家的,有人會説——社會的,有人會説——納稅人的。顯而易見,國家、社會都是由納稅人構成的,原來由泥土托起的土地,被拿納稅人的錢鋪了瀝青或石頭、水泥。馬路以及車位,從頭到尾都是公共資源,裸露在青天白日下的公共空間。納稅人既然是投資者,就應該享受這些公共資源。至於是該免費享受,還是交錢享受,卻成了挺讓人糾結的問題。

  納稅人交錢修的馬路,自然價格不菲,有人用油漆畫一個框就能坐地收錢,除了收費員的工資之外,其餘就幾乎是零成本了,每天,該車位的“翻臺率”極高,收入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天底下比這更好做的買賣恐怕還不多。現在有些大中型城市打著“解決城市擁堵”旗號聲稱“我市新增幾萬個車位”,大多指的,並不是修建了多少個室內或室外專位專用的停車位,而是這種劃地收錢的馬路停車位。馬路還是那條馬路,寬度還是那個寬度,面積還是那個面積,只是説法換了,所謂“新增車位”,其實是“新徵收停車費”了,原來這些馬路停車是不收錢,收費的確屬於“新”內容,賺錢的同時還可以當一把親民的政績新聞宣揚一下。

  很多城市管理者,愛用經濟數字來換算公共事務、公益事業,即使在倡導福利型社會的今天,也不會讓馬路成為有車一族的免費午餐,於是以行政事業收費名義收取這筆費用。收費理由一大堆,似乎合理合法,既有地方政府的紅頭文件,又有物價局的批件。行政收費的決心到了這個地步,有車族似乎無話可説,面對理由,嘴被堵上了,但這不能阻止他們交費時候的心中疑竇——這筆錢哪兒去了?收費員,手上拿的是蓋著紅章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單據,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地段是被某某個體公司承包的。

  交錢修路的納稅人有權知道——個體公司怎麼拿到的承包權,和地方政府的分成比率是什麼?馬路收費進入財政後續的支取用項在哪?

  筆者綜合新華社記者採訪,再蒐集多個國內城市關於馬路收停車費項目資訊看到,有少數城市的確進行了馬路停車位收費項目招標,但很多城市的收費公司屬於神兵天降,至於什麼來頭以及收費標準是如何確定的、政府的項目財務公佈,鬼都不知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