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幸福常山郡美麗故城村

  • 發佈時間:2014-12-01 03:31: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孫震本報記者郝淩峰文/圖

  河北省元氏縣殷村鎮故城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村,具有兩千多年文明史的常山郡遺址坐落於此。如今的故城村,乾淨整潔的街道兩旁樹木成行,一排排古香古色的倣漢代庭院,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錯落有致,更顯出這裡的安靜、祥和。

  美麗故城

  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的故城村村民享受著這裡的歷史厚重感,但也飽受了因為貧窮和環境臟亂差帶給他們的困苦。

  “以前的故城村道路泥濘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半膝泥,整個環境衛生不堪言語,凡是你能想到的臟亂差詞語,這裡全部適合。但是,現在故城真的變美了。”今年65歲的梁風武笑著説。

  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故城村的村容村貌因為多年沒有基礎投入和科學規劃,差到了歷史最低水準。整個村子房屋破敗不堪,私搭亂建,垃圾滿村;院落混亂,露天茅圈臭氣熏天,雞狗滿街跑;樹木雜亂,東一棵西一撮,不成形不成材。

  面對此情此景,故城村在新上任黨支部書記梁成聚的帶領下,通過多方籌集資金,累計投入800萬元,築路打井,綠化村莊,改建學校,修建衛生室,改水改廁,清運垃圾,整修農電,安裝路燈,建設村民活動中心,連續十幾年的持續投入,讓故城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在2013年獲得了“河北省美麗鄉村”榮譽稱號。

  故城村變美了,以前走出農村到城裏工作的人,在退休後又逐漸開始離開城市,回歸故里。

  今年65歲的梁風武是從城裏退休後,又重新搬回故城村養老的代表之一。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退休後又回到家鄉養老的鄉親還有很多,雖然多年在外工作,但始終掛念著自己的家鄉,現在家鄉變樣了,自己肯定要回來頤養天年。

  走進梁風武新建的倣古庭院,映入眼簾的幾壟菜畦和花木,頓時讓小院生機盎然,一排鳥籠垂挂在院中,嘰嘰喳喳,用聲音點綴了小院的和諧。院中茂密的棗樹上挂滿了結實的大棗,潮濕的空氣中裹挾著棗香味撲面而來。見到有人來訪,梁風武忙用竹竿打下幾顆遞給客人,一起分享大棗帶來的幸福甜美。

  幸福故城

  2000年,37歲的梁成聚當選為故城村黨支部書記,彼時的故城不但村容村貌降到歷史最差點,村裏的治安及村民素質同樣一團糟,多次被省、市點名批評。

  肩挑重擔,梁成聚帶領村兩委廣開思路,創新管理機制,相繼建起了村黨支部議事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黨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群眾,帶動群眾。為了全面動員村民參與村容村貌建設,村兩委通過堅持發揮村廣播室、櫥窗、標語、墻畫等固有宣傳陣地,使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語言,宣講黨的政策、生態環境建設等內容,引導村民人人自覺講衛生、愛護優美環境,建設美麗家園,享受幸福生活。

  面對村民中存在的問題,村兩委採取點名錶揚鼓勵、對事不對人批評的原則,教育和引導村民。此外,村兩委還籌集25萬元資金,拉起了網際網路;架設了電視網線;成立了常山歌舞團;建起了農家書屋,通過科技文化服務黨的政策聲音,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質。

  “現在村子裏基本上沒有吵架的事情發生,街道也是自掃門前雪,永遠是乾淨整潔的,村裏和諧,鄰里和睦,各家各戶其樂融融,非常幸福。”提起故城村和諧穩定的現狀,梁成聚非常自豪。

  富強故城

  村容村貌的改變更多地依靠省、市、縣多方的扶持資金,如何讓村裏的經濟具備造血功能,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徹底扭轉貧窮落後的現狀,成了鎮黨委和村兩委考慮更多的問題。

  “故城村是1200多人的小村,一直以來,雖然故城村民很勤勞,但是由於沒有致富途徑,村民的收入沒有大的提升,只能靠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賺錢補貼家用。”2011年初,調任殷村鎮黨委書記的趙樹生開始謀劃大力發展農業産業項目,通過大農業實現村民致富。

  “故城村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距離省會石家莊18公里,並且南水北調工程穿村而過,按照規劃只能發展無污染的農業項目。為此,故城村進一步改變了傳統種植結構,加快了土地流轉步伐,大力發展迴圈高效農業,依靠長豐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勞務輸出,走優質高效農業與專業勞務輸出相結合之路。”趙樹生介紹,目前,故城村向招商引資過來的河北富美農牧有限公司、河北康豐牧業有限公司、河北錦繡故城綠色生態農業産業園等農業開發企業流轉土地1800多畝,建立農業生態觀光園,種植設施蔬菜、葡萄、黏玉米,合作合股養殖奶牛。

  現在,莊稼産秸稈—秸稈喂牛—牛糞變有機肥—生物肥育田(種植設施蔬菜)—田裏高産,地裏無秸稈、莊稼成資源,在故城村成為現實,形成了迴圈經濟、生態經濟發展鏈。園區、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勞動力就業和農戶增收,僅來自地租的收入就達550余萬元,村民通過企業、園區打工增收400多萬元,今年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4萬元。

  今年45歲的梁立橋是河北國富農牧有限公司的一名育苗師,每天像城裏職工一樣工作8小時,每個月能拿到至少1200元的工資。

  “在育苗室裏既乾淨又不累,也不影響照顧家庭,每個月還可以領200斤蔬菜作為福利供家人食用。”梁立橋説,自2011年國富農牧公司開始建設就在這裡工作,經過公司培訓和技術員指導,她從一名農村留守婦女變成了育苗師,不但掙到了工資還學會了技術。

  在故城村,像梁立橋這樣在企業工作的農村留守婦女佔了一大部分。國富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毛熊飛告訴記者,僅國富農牧公司長期雇傭的故城村民就多達100多人,農忙時節最多達200多人,直接為村民增收1.5萬餘元。

  “下一步,故城村將結合常山郡大遺址開發保護項目,高標準高起點做好規劃,大力提升倣漢代民居形象和品質,為日後的旅遊開發、遊客接待做好準備;同時,繼續提升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文化素養,努力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建成全省、全國的幸福鄉村。”提起故城村未來的發展規劃,趙樹生信心滿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