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次性紙杯裏的“江湖”

  • 發佈時間:2014-12-01 01: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訊員 尹海洋 本報記者 王延斌

  將一顆百年樹齡的優質木材砍伐,削成料片,再經過幾十道工序的物理、化學過程,它變成了紙漿;以此為原料,再經過複合、印刷、模切、成型,一個余溫尚存的紙杯子便新鮮面世。

  四年來,從南方到北方,從東部到西部,在國內考察了一圈又一圈,創業者李春曉試圖搞明白:在乾淨光鮮的外表下,一次性紙杯子隱含著多少秘密?一個幾毛錢的紙杯子裏可以納入多少科技含量?

  將杯體做白、做薄:一次性紙杯界的低端廝殺利器?

  “一次性紙杯子為什麼這麼白?”“漂白,加熒光劑啊,肯定要加 ,要不紙那有這麼白的。”這是8月份,山東媒體暗訪全國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臨沂市小商品批發市場的一段對話。

  在濟南市産品品質檢驗院,檢驗師劉霞借助紫外分析儀,對送檢的六種隨機購買的紙杯子檢驗,結果六種杯子“全部落馬”。同時,通過杯身挺度儀,她發現,只有兩個紙杯符合國家標準,其餘四個的杯身挺度都遠遠低於國家標準。

  紙杯子裏還有多少不能説的秘密?

  紙杯外壁印刷字體時上留天、下留地, 杯口距杯身15毫米內 ,杯底距本身10毫米內不能印刷,以避免喝水的時候會碰到油墨。這是2012年6月1日《紙杯》GB/T 27590-2011新的國標,但李春曉發現,在國內的紙杯界中,能夠將此落實的,顯然還不多。

  “成本,還是成本問題。這個行業還在低端領域內進行價格廝殺,成本成為勝出的唯一因素。”於是,他看到,“將杯體做薄、做白、一再拉低印刷油墨標準等”,大家都在看得見的紙杯外觀上做文章,既要外觀好得“頂到天上”,又要價格低得“趴在地上”,他反問:“這可能嗎?”

  從一根秸稈到紙杯子:一次性紙杯行業的顛覆性創新?

  四年的考察之後,李春曉決定創業。

  “表面上看,一次性紙杯的競爭,大家圍繞著外觀做文章;但恰恰忽略了它的核心,也就是原材料。在環保的大趨勢下,你如何避開大肆砍伐有限的木材,轉而瞄準更環保的可再生資源?”李春曉認為,“富起來的中國人人人講環保,談健康,循著這種需求,往高端走,往‘有機’方向挖掘才是快速消費品的立身之道。”

  在山東省西北部的農業縣高唐,每當小麥、玉米收割過後,大片的秸稈被收集起來,以每噸600元左右的價格送到高唐縣光明東路15號——國家迴圈經濟首批試點企業之一泉林集團所在地。在這裡,利用投資36億元、與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等産學研合作的秸稈清潔制漿技術,大量的秸稈經過幾十道工序的淬煉,變成了高品質的紙漿。而在李春曉擔任總經理的泉林弘康包裝車間,小麥色的環保紙卷被送進無菌車間,複合、印刷、模切、成型,在從歐洲進口的高檔設備歷練中,一次性紙杯最終完成了它從秸稈到紙杯的科技旅程。

  誰説一次性紙杯裏沒有高科技?“原料上我們解決了傳統秸稈制漿品質差、黑液處理難兩大技術難題,顛覆了曾因白紙黑水而背負‘半世惡名’的草漿造紙,以科技之手實現了點草成金。而後期複合、印刷、模切、成型等程式全部運用最先進的技術,這就像‘好料需要好廚師去調理’,最終形成可看更可用的高檔紙杯。”站在泉林弘康展廳中間,李春曉不斷給來訪者算著一筆環保賬:一噸紙消耗木材5立方米,需要砍伐33株樹木;而一噸紙消耗秸稈2.75噸,減少3.3—4.9噸二氧化碳排放……

  支撐這筆帳單的,則是打造這只紙杯子上百道工序裏的122項授權專利,62項發明專利。也是依靠這些核心技術,以高科技的姿態切入簡單快消品行業,李春曉和他的同事們沒有想到:成立剛剛三年,自家的本色食品包裝盒已經通過了美國FDA和歐盟SGS等食品級産品檢測機構的檢測,並在美、加、英、法等歐美國家與國際一線品牌展開了廝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