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麥苗長勢咋會差別這麼大

  • 發佈時間:2014-12-01 01: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雪時節,在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徐宋項目區,出苗整齊旺盛的麥田時常讓路人嘖嘖稱讚。

  “同樣的土壤,一樣的種子,麥苗長勢咋會有這麼大的差別?”記者問。“這塊地是採用了免耕播種和秸稈還田技術,就像貼了‘秋膘’一樣,”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藝師李方廷用手扒起麥苗根部已經腐爛的玉米秸,“也就是説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後在不耕地的情況下就直接播上了小麥,還田的玉米秸蓋在地面上保墑,不但小麥出苗齊,而且長勢也特別旺盛。”

  李方廷説:“秸稈還田後,就可以直接用小麥免耕施肥播種機播種小麥,不用再犁地、耙地了。少了這兩道工序,除省錢外,還避免了機械重復耕地造成的土地壓實。另外,松土的‘功臣’——蚯蚓也躲過了一場劫難。以前,土地都是旋耕作業,旋耕刀會殺傷無數蚯蚓,造成土壤板結,農作物不易吸收養分。”

  “過去俺種糧是‘隨風倒’,人家咋幹俺咋幹,用肥用藥浪費了不少,産量也跟不上。今年,俺和‘特邀農機技術推廣員’鹿汝春結成了幫扶對子。這不,有了科學技術來保障,俺家的麥子今年長勢就是好!”對於和農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百尺河鎮朱村社區管家朱村的王耀東老人來説,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讓他體驗到了科技種田的好處。在他家流轉的210畝農田裏,今年就全部用上了玉米秸稈還田、小麥免耕播種新技術。王耀東仔掐著指頭算起了“經濟賬”:“往年,俺這200多畝地連耕帶種十半月忙不完,費用也得上三、四萬元,今年採用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和免耕施肥播種保護性耕作新技術,施肥、播種一次性完成,一上午的功夫就把麥子種上了,費用也省了一半多,這種種地法確實省工、省錢、省力。”

  “科技種田不能來虛的”。諸城市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工程師臺沐雲扳著指頭算了“兩筆賬”。一筆是經濟賬。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屬於天然的土地“滋補營養品”,一畝玉米秸稈還田,相當於上了10多公斤化肥。另外,使用小麥免耕施肥播種機,每畝能節省10元錢。秸稈粉碎到地裏,減少水分蒸發,少澆一兩遍水,省工、省油。一筆是環保賬。以前,玉米秸稈放在地裏燒,嗆得人受不了,現在秸稈成了“寶貝”,沒人燒了,空氣也新鮮多了。

  臺沐雲説:“機械化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法,它採取免耕、少耕及秸稈覆蓋的方法,集滅茬、施肥、播種、覆土等多道耕種工序一次完成,可以收到明顯的節本增效、蓄水保墑、抗旱節水效果,而且可有效減輕勞動強度,減少農時消耗,保護土壤環境。”

  為了推廣這項新技術,諸城市不僅拿出專項資金用於購機和深松作業補貼,還抽調技術人員組成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確保麥播品質。在農機推廣和財政補貼的雙重作用下,諸城市保護性耕作機械發展迅速,全市玉米聯合收穫機和秸稈還田機械保有量2800多臺,小麥免耕播種機846台,深松機械1586台;讓83.9萬畝玉米秸稈實現還田,40萬畝小麥實現“懶漢”播種模式。同時,還建立了7處經濟作物機械化科技示範園,在全市範圍內推廣花生、有機蔬菜、馬鈴薯、綠茶等經濟作物機械化種植新技術,並加大對新技術、新品種的宣傳、推廣、培訓、指導力度,把農民群眾變成科技種田“土專家”和“田秀才”,讓更多的農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科技助耕、科學種田帶來的實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