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研設備共用亟待全盤統籌

  • 發佈時間:2014-12-01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資源開放共用

  近日,《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發社會持續關注。《意見》已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擇日發佈實施。記者了解到,國內科技類企業對於大型科研儀器“求賢若渴”,與此同時,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設備卻被閒置。人們期待《意見》能夠有效搭建供需方的橋梁。

  “當然是跟科研院所合作划算。我們需要的很多設備,是用於研發而不是生産的,買來也用不了幾次。”北京格源天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源天潤)生産技術負責人王桂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格源天潤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各類生物蛋白酶産品的開發與生産。王桂東表示,公司研發過程中需要用到一系列科研設備,包括蛋白質純化設備、層析設備等。與此同時,各種設備都有一定的專用性,因此不同的研發項目需配套相應的設備。這些設備在沒有研發任務時被冷落一旁,若是轉賣出去,售價也將遠低於設備本身價值。

  王桂東對科研設備共用一事滿懷期望。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進口的自動化發酵罐為例,企業若自己購買需花費100多萬元人民幣,項目週期大概在兩年左右。一旦項目結束,發酵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形同擺設。“如果科研單位買了這種發酵罐,我們跟他們合作使用,企業不用花鉅資購買,而這個設備也能持續用上20多年。”王桂東説。

  而共用的意義不僅僅關乎設備,還關乎人員。中科院微生物所大型儀器中心主任劉一葦告訴記者,對於不是全自動化的科研設備,往往需要配備相關技術人才進行操作,而科研院所正是這些人才的基地。如果企業自行培養人才,則培訓費、工資等,對中小科技型企業來説,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據記者了解,全國僅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單位就有5萬多家,對科研設備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近9萬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總量54918台(套),原值總計780.2億元。在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時代背景下,科研設備對社會開放共用,將具有廣泛的前景。

  其實,科技企業早已主動找到府,積極與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格源天潤曾經與清華大學合作,共用離心、液相色譜設備等。另據劉一葦透露,科技型企業對設備的渴求度很高。以中科院微生物所為例,其許多設備必須讓企業排隊使用。“特別是我們的電鏡設備,總是排得比較滿。”劉一葦説,但他同時也表示,另有一部分設備長期無人問津,這種現象在許多院所也存在。

  一方面是科技類企業對科研設備翹首以盼,另一方面是設備使用率高低不均。在採訪中,王桂東和劉一葦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一致的看法,即全盤統籌。

  劉一葦告訴記者,國內曾有科研院所花費2000多萬購買的設備,沒使用幾次就被閒置一旁。“如果沒有全盤統籌管理,設備的採購、維護和分配使用各自為政,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他説。

  “因為項目具有不確定性,就會造成某些設備一段時間裏大家搶著用,另有些時候又很閒。”王桂東告訴記者,如果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的統一平臺,就能稀釋由項目不確定性帶來的使用率波動,讓設備和項目高效對接。“當然,建立一個足夠大的平臺,需要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援,並且要保證資源的公開透明。”

  為此,《意見》明確指出,要制定統一的標準規範,建立統一開放的國家網路管理服務平臺,實現開放資訊共用。有專家指出,《意見》的貫徹落實,既可滿足科技型企業對科研設備的廣泛需求,又可以盤活閒置設備資源,將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