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劉加平:重大科研項目,企業也應該有牽頭的機會

  • 發佈時間:2014-09-24 08: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短短十二年,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一個地方科研院所成功轉制為科技先導型企業。不僅一躍成為國內混凝土外加劑行業中綜合實力最強、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龍頭企業,還拿下了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塊“金字招牌”,形成科研開發、規模生産和專業化技術服務的完整體系,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走在土木工程行業的前列。

  在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加平看來,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企業和實驗室一直堅守的“科技是發展原動力”的理念,正是靠這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創新發展觀,激發了企業在轉型發展道路上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國內建材行業雖然競爭激烈,但技術層次很低,與現實需要有著很大的差距,而研發是改變行業前景的唯一齣路。”劉加平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將不少於當年銷售額的5%用於研發投入,早在2001 年,公司就投入7000余萬元建成了國內一流的企業研發中心。2010年,公司又投資2億元建設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高性能土木材料測試、研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基地。”

  正如劉加平所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讓企業有了國家級的科研平臺,有了更多進行科技研發的機會。目前,已完成國家級的973項目7項,其中兩項是由公司牽頭完成,今年,實驗室又成功申請1項973課題,6項國家重點自然基金項目,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後勁和動力。

  然而,和其他投入相比,科技研發不能立竿見影,它需要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這也正是企業多年來一直堅持科研投入不敢鬆懈的原因。”

  説到“厚積薄發”帶來的“驚喜”,劉加平向記者列舉了第一代環保節能型聚羧酸系列外加劑的例子。這種混凝土外加劑,公司早在2002年就率先研製成功,但由於生産規模小、價格較高等因素制約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我們認準聚羧酸系列外加劑是行業的發展方向,適時決定對該産品加大轉化力度,進行産業化,並成功申請到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1000萬元的資助,新建了年産10萬噸的生産線。”幾年後生産線建成之日,正是我國高速鐵路、核電站、大型橋梁等重大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之時,很好地滿足了重大工程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需求。公司嘗到了研發的甜頭,也更加認識到研發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劉加平説,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在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的道路上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讓企業在申報國家科研項目中有了更大底氣和勇氣,更加堅定了企業爭創一流研究成果、做土木工程行業引領者的信心。

  目前,實驗室擁有30000平方米的科研配套用房,試驗儀器設備總價值達5000多萬元,擁有各種宏觀、微觀設備500余臺套,為混凝土的研發和産業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實驗室研製的成果已成功應用於水利水電、港口、市政、核電、工民建、高速鐵路、軍工等領域的土木工程,幫助世界第一大壩——長江三峽工程、世界第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世界第一高拱壩——四川錦屏水電站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為國家土木材料行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院長到董事長,劉加平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重要性,在他眼中,建立在企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應該發揮更多的光和熱。“過去,曾有面向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973專項,讓符合條件的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不僅能引導企業把更多的資源投向科研,還通過項目聚集行業內頂尖專家,真正實現了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作用。”

  劉加平認為,國家科研項目不應有“門第之見”,應該放開所有項目讓企業參與申報,“如果我們不是轉制科研院所,現在連申報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格都沒有,靠什麼去吸引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他建議,相關部門應以項目的形式引導企業搞科研,並將重大科研項目恰當地向建設在企業的重點實驗室傾斜,改變以往企業在申報科研項目中“低人一等”的怪象,讓企業真正成為一些重大科研項目的牽頭單位,整合産業創新資源進行技術創新,推動創新成果的産業化轉化,使企業優勢與國家戰略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