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清模式”:一個現代寓言式的創新故事

  • 發佈時間:2014-12-01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專論

  “德清模式”三十週年研討會,是浙江省科技廳和科技日報社聯合舉辦的會議。會議熱烈有序、高潮疊起。與會者真切感受“德清模式”歷久彌新的巨大魅力,感受到在科技工作新的春天裏浙江大地涌動的創新熱潮。

  “德清模式”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科研生産聯合體,創造了“産學研”結合的新方式,不僅使科技成果及時地轉化為生産力,還推動了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共同發展。可以説,“德清模式”的成功實踐,是浙江人“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精神的真實寫照。

  研討“德清模式”,更有意義的是從其産生的歷史背景、發展趨向和文化理念上去把握。

  一、“德清模式”的精髓,是如何看待新生事物的態度。特別是在有紛爭的新生事物面前,採取什麼樣態度?是從本本上找答案還是從實踐找出路?是求全責備還是熱忱扶持、在發展中完善?是等待請示、無所作為還是敢於擔當、敢作敢為?是囿于條條框框還是著眼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在成功經驗面前是安於現狀、墨守成規還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等等,德清選擇了後者,堅持實踐第一,堅持群眾首創精神,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開拓創新。這是“德清模式”最本質的精神,也是“德清模式”最具生命力的特質。“德清模式”對今天80後、90後的創業者來説,已經是父輩的一段歷史傳奇,但至今仍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原因在於它仿佛已經成了科技創新的現代寓言,所以才會不斷被大家提起、傳頌、重寫和體悟,目的是從寓言般的“創新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德清模式”的內涵,是通過體制改革,建立産學研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首先,它試圖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之間通道的“有效路徑”。“德清模式”使原本在科研院所“高深莫測”的技術和成果迅速在企業轉變為新産品、轉換為新財富,使人們看到了科技創新與經濟結合的巨大威力。用事實生動詮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道理。其次,它創造了科技體制改革的“成功樣板”。所謂模式,就是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德清模式”正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科技發展規律和協同創新規律,符合科技體制改革的大方向,因而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三,它是基層探索的“生動實踐”。德清縣委縣政府不斷總結深化“德清模式”,實現“德清模式”的再創新。這裡不僅誕生了浙江省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區、首批科技金融結合示範區,這裡也擁有浙江省首家擔保公司、首家科技小貸公司、首家縣域科技支行,無論在引進集聚資源、促進成果轉化還是科技金融結合等方面,劈波斬浪的首創精神和先行先試的探索熱忱,讓德清成為了浙江乃至全國科技創新的試驗田和標桿地。

  三、“德清模式”的啟示,從浙江科技創新實踐看,一是必須大力引進集聚創新資源。2003年以來,浙江省大力實施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戰略,引進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一批創新載體,已成為浙江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二是必須始終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德清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加以完善,目的就是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三鏈融合”,不斷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1998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實行技術要素參與股權和收益分配政策,明確規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和不侵犯本單位利益的前提下,可領辦或參與創辦科技型企業。在政策激勵下,産生了一批教授級董事長、博導型總經理,涌現了像貝達藥業、聚光科技浙大網新等科技人員領頭創辦企業的産學研合作的成功典範。我們將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以績效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和獎勵機制,通過政策的激勵進一步為科研人員“鬆綁”,真正讓創新的源泉、創造的熱情充分涌流。三是政府必須搭好平臺、做好精準服務。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産學研合作的政策舉措,推動了“德清模式”的全面開花。目前浙江省正在杭州濱江區建設2萬多平方米集展示、交易、共用、服務、交流“五位一體”的省級科技大市場,組建了“五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有條件的市縣開展科技市場建設試點,推進“網上與網下”“線上與線下”結合,努力建設“科技成果銀行”和“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會”。

  四、“德清模式”的最大現實意義,是用改革點燃創新驅動的強力引擎。在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浪潮下,我們要用“德清模式”去啟迪、激發、推動我們的改革。圍繞破解“四不”問題和打通産業、技術、資本融合通道的要求,發揚“涉險灘”“啃硬骨頭”的精神,緊緊抓住“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重點,加快突破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克服資源配置“碎片化”、創新活動“孤島化”現象,切實把從事科研創新的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調動起來,真正讓創新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重點要把握好五個關鍵: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把科技服務於發展需求擺在首位,積極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圍繞新興産業、現代農業、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開展科技協同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建立企業主導産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深化企業改革、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人才評價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切實增強各類創新主體的動力和活力,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用、合理流動、高效利用;堅持以開放合作為路徑。著力建立“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的開放合作體系,大力吸收國內外創新資源為我所用,走出一條開放合作的創新之路;堅持以利益共用為紐帶。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興辦企業和吸引專家、教授進行技術入股,允許和鼓勵技術控股,使企業與科研機構以及專家、教授真正成為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創新創業聯合體,成為戰略合作聯盟。

  夏寶龍書記幾個月前在考察德清科技市場時強調,要把“論文寫在産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裏、效果體現在市場上”。這是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精彩、生動的概括描寫,也是對續寫“德清模式”嶄新篇章的新的更高要求。做好這篇大文章,我們要統籌推進三個層面工作。企業層面,要引導企業更加主動地對接和依靠科學家、科技人員,加強與高校院所的緊密合作,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好前沿技術。要堅持走“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破題”的創新之路,由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實施重大科技項目,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匯聚、各項政策向企業“疊加”,儘量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和風險,激發企業內在創新動力。高校院所層面,要激勵科技人員走出“象牙塔”、走進主戰場,面向市場需求搞研發、搞服務。具體要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做什麼吆喝什麼”轉向“企業需要什麼研發什麼”,促進“研之能”與“産之需”無縫對接;轉變合作方式,與企業結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共同體,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和企業的創新動力;在創新鏈條上,要從“實驗室樣品”向“生産線産品”轉變,加強中試孵化,延伸創新鏈條,提高成果成熟度,使企業可以輕鬆複製轉化。政府層面,要強化科技創新政策、經濟政策與産業政策的銜接,形成整合創新優勢;要進一步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機制,完善成果轉化機制、人才評價機制,加快産學研協作的公共平臺如科技大市場建設,實施科技條件設施向企業和社會開放,進一步完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營造更加寬鬆的有利於協同創新的環境。

  (作者為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