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代農業的沈北“樣式”

  • 發佈時間:2014-11-29 06:53: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種了一輩子地的瀋陽農民張柳沒想到農業“現代了”會這樣:不僅好看、好玩、還好賣。他和鄉親們種下的水稻變成“稻田畫”,引來了萬千遊客。令張柳驚喜的還有一筆經濟賬:同樣是種水稻,轉給企業就種出了花樣,“稻田畫”的門票收入遠超種植水稻的收益,銷售水稻又是一筆收入,稻田裏還養蟹、養鴨,主業沒變,收入翻了好幾倍。

  這個種出“花樣”的地方就是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這個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國家批准的新區,既是綜合配套改革先導示範區,也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食品深加工基地。

  現代農業要姓“農”

  沈北新區區委書記龐洪波認為,農業現代化要“接二連三”,但絕不是“去農化”、“非農化”。雖然身處城鄉接合部,沈北新區並不準備承接城市的工業轉移,沈北將特色優勢確定在農業,明確劃定輝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農業屬性,特別劃定非農産業的“禁入紅線”。

  沈北新區是遼寧省最早開展大面積土地流轉的試點地區,共流轉土地36萬畝,佔全區耕地的63%以上。流轉的土地做什麼?沈北新區仍把種植糧食和發展農業放在首位,但農業生産方式和農産品附加值發生了巨大變化。輝山農場從國外引進了數百萬元一台的大型機械,這樣一台農機就將上萬畝的農田耕收作業完成。全區主要農作物生産機械化率達87%,高於全國60%的平均水準。馬鋼街道辦主任王岩對記者説,光靠“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很難讓農民富起來。該街道通過土地流轉因勢利導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讓農民看到了農業嫁接旅遊業的魅力。

  讓沃野千里的東北糧食主産區豐收成果就地轉化增值,是沈北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該區重點引進農産品精深加工項目224個,投資額近千億元,形成了糧油、乳品、畜禽、果蔬飲料等産業系列。去年,沈北新區農産品深加工産值達580億元。

  講集約更要守契約

  然而,沈北新區發展現代農業並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早年探索的“公司+農戶”模式就遇到了挫折。

  在沈北新區王家村的樹莓園,遼寧今日農業公司負責人王越跟記者講述了過去的苦惱。10多年前,該企業就開始嘗試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擴大樹莓生産。沒想到這個全國最早生産加工樹莓的企業最先嘗到了一些苦果。為啥呢?跟農民簽的訂單合同只對公司起到了約束作用。在市場不景氣時,農民要求公司保量保價收購;在樹莓價格高企時,農民卻私自對外出售。失去約束的合作讓企業一再受傷,而且打擊了國産樹莓的國際競爭力,黃金樹莓經常賣出蘿蔔價,從長遠來看,農民的利益也受到傷害。

  王越感慨地説,發展現代農業要講集約,更要守契約、講誠信。為了消除相互的不信任,王越的企業流轉了農民手中的土地,吸收農民到企業工作,企業與農民的關係由合作變為雇傭。王家村村民趙長虹説:“現在咱們必須嚴格按企業要求來操作,從種植到摘果的全程由企業指導、監督和檢查。”

  現在,沈北新區建起了全國最大的樹莓工廠化育苗中心,生産的樹莓80%出口到歐洲、北美等地區。據了解,沈北新區還要新增兩個樹莓産業園區,樹莓種植面積將達到5000畝。

  慢下來更有安全感

  “花那麼大力氣發展現代農業為了啥?”輝山乳業公司總裁助理路承偉反問記者。他接著説:“當然是為了實現農業生産的規模化和産業化,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是為了食品安全。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這就是我們打造全産業鏈的初衷。”在發展過程中,輝山乳業摒棄一家一戶的分散養牛模式,建起了全國最大的自營牧場,建起了從牧草種植、飼料加工、奶牛繁育到乳品加工的全産業鏈,還建起了“從草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

  沈北新區區長金志生説,沈北到處是青山綠水,綠化率超過50%,沈北現代農業也應該是綠色的,為了食品安全花多大功夫都是值得的,為了食品安全不惜將發展速度慢下來。

  種糧大戶洪運來種植有機稻的秘密也用了一個“慢”字,一年只産一季,別人施化肥,他們家施農家肥,別人灌溉用河水,他們家用井水。生産慢了,産量少了,但收益高了。洪運來的有機大米每公斤能賣到20元錢,遠高於普通大米。憑著精雕細琢的慢功夫,沈北新區成為東北農業品牌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全區獲得無公害産品認證的農産品有58個,獲得綠色、有機産品認證的有48個。

  慢功夫映照出沈北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不符合規劃不準入,不符合産業方向不準入,不符合環保要求不準入。近年來,沈北新區拒絕了100多個不符合標準的大小項目,這是沈北新區的“舍”。“國家生態區”、“國家農産品加工業示範基地”、“中國名優食品産業基地”等桂冠紛紛落戶沈北,這是沈北新區的“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