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立足百姓需求創新管理服務

  • 發佈時間:2014-11-29 04:32: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熊慧麗

  在北京朝陽區平房鄉石各莊村有這樣一支便民服務隊,只要村民一個電話,他們便隨時出現在村民家中,換燈泡、修下水,爬高爬低,樣樣都行。村民們説:雖然我們村沒有物業公司,卻一直享受著比小區物業標準更高的服務。

  石各莊村域的管理,變“管”字當頭為“服務優先”,這種服務管理模式,在朝陽區的19個農村地區遍地開花,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政府搭臺、百姓自治”的社區管理創新之路。

  創新服務方式:主動聯繫群眾

  從2008年開始,小紅門鄉計生辦主任徐如香家裏就多了一位常客,不僅常到她家裏來聊天,還常找徐主任的愛人去他家幹點雜活,出門進門的還總不忘“二叔、二嬸”地叫著。而徐主任也常把自己家裏吃的、用的往他家搬。在外人看來,這儼然是兩戶親戚。其實,這位常客只是徐主任結對的困難戶。

  談到這位“親戚”,徐主任的話語中不免多了幾分心疼,“小高一家是真的不容易,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又進了監獄,他又沒有一個固定工作,這一家人讓人看了就心疼。前幾年鄉里開始舉行‘一卡送溫暖’活動,我就想和小高家結對子吧。我平時工作比較忙,如果小高家裏有事,就讓我家那口子去幫幫。這一來二去的,兩家人也就跟一家人似的了。”如今,小高在徐主任一家的幫助下,已經漸漸擺脫了生活困苦的陰影。

  幫扶困難群體的事不只是發生在徐主任一家。從2012年開始,一項“千名幹部走訪基層”的活動正在朝陽區廣泛開展,上至區委、區政府機關幹部,下至社區、村基層幹部,都主動放棄週末休息時間,深入基層、爭做志願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用一個黨員、一面旗的錚錚誓言,書寫著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社區發展的新方式。

  創新服務理念:社區搭臺百姓參與

  水岸家園社區成立於2006年,有新建樓房小區,有現代化的商場,也有老舊的平房,是一個典型的多元混合型社區。社區剛剛建成時,居民關著門子朝天過,互不來往,參與社區管理的人興致也不高。為了打破這種僵局,社區黨委決定定期舉辦“幸福水岸百姓大舞臺”活動,為全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參與表演、歌唱、展現自我、展現才藝的場所。社區裏有了自己的舞臺之後,居民們是十八般武藝,個個都想上去顯顯神通,露一露臉,你認識他了,他認識我了,社區的氛圍漸漸融洽了。

  在百姓大舞臺的基礎上,社區又聚合社會資源,探索社會服務管理新模式,成立了由18家社會單位組成的“水岸家園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並培育引進法律援助、生活服務、居民互助、文體活動、慈善公益等社會組織30多支隊伍參與社區建設,形成了“社區搭臺、轄區單位支援、社區老百姓參與”的局面。

  創新管理模式:村裏事務百姓會商

  在高碑店鄉高碑店村,每月的25日,村裏的和事佬們都開例會,村民們有什麼訴求,村裏出現了哪些新情況,都會在例會上由和事佬們説出來。開完例會,該向村裏反映的,及時上報;該出面調解的,馬上行動。

  這種村民自治的方式,在高碑店村並不少見。當2006年高碑店村準備開始新農村建設時,就沒有用政府的一紙通告拉開拆遷的大幕,而是歷經9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歷時3年的時間,廣泛聽取民意、認真集中民智、充分發揮民力,破解了新農村建設中的難題。2009年3月,對高碑店村佔地面積15.5萬平方米、529個院、1528戶村民,採取民辦公助的辦法,進行了分期拆遷和改造。2010年的春天,舊村改造一期工程竣工,178個明清院落亮相古村,150多戶居民喬遷新居。昔日“農村無農業,農民無耕地,農轉居無工作”的“三無村”,搖身一變,成了“發展有後勁、人人有事幹、生活有樂趣”的“三有村”。今天的高碑人“人不離村可上樓,足不出戶可致富”,用自己的意願和雙手締造著新農村建設的傳奇。村民自治組織的介入,讓高碑店人嘗到了“手拿麥克風”的甜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