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糧食持續高産的秘密

  • 發佈時間:2014-11-28 04:31:3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毛曉雅

  11月21日,安徽“麥王”徐淙祥家的院子裏,剛剛收穫的玉米堆在地上,在陽光下閃著金燦燦的光,一名夥計坐在一旁篩大豆,將豆子與豆莢分離。“糧食早賣完了,留下一小部分自己吃。”徐淙祥笑呵呵地抓起一把玉米粒,“秋糧也是好收成!你看,色澤均勻,籽粒飽滿,多喜人。”

  今年太和縣的秋糧遇上了前期高溫乾旱、後期陰雨連綿的不利天氣,徐淙祥種的地依然獲得了豐收:玉米高産攻關示範田平均畝産700公斤,大豆畝産超過150公斤。説起豐收的原因,徐老説:“精心種細心管,豐産豐收才保險。”

  徐淙祥被稱為安徽“麥王”,從2009年起,他一直保持了安徽省小麥單産的最高紀錄,今年再一次刷新他自己三年前單産741.7公斤的紀錄,創造了760.9公斤的新紀錄。“不僅我種的小麥破了紀錄,今年整個太和縣小麥都獲得了歷史性豐收。”徐淙祥總結起這些年一直不斷突破高産紀錄的經驗,用了四個字——科學種田。

  良種加良法,豐産有保障

  來到位於距離太和縣20公里的張槐村,徐淙祥的萬畝試驗基地核心示範區內,青青的麥苗已有一指多高,眼下正處於分蘗期,麥苗大都長到了3~5片葉,長勢很旺。

  “不同地塊顏色怎麼不一樣呢?”記者問。

  “品種不同苗會有差別,這片核心區域有百十個品種在進行試驗。”徐淙祥説。為了找到最適合的品種和種植方法,像這樣的試驗徐淙祥已經堅持了20多年。而他近年在做的試驗,除了以增産為目的,還要提高地力,保護土壤和水資源,實現持續增收。

  “已經實現了超産,為啥還能增産?就是因為採用了科學的種植方法以後,土壤逐步改良,地力逐年提高,再加上品種好,才能豐年增産,災年不減産。”徐淙祥説。

  “通過秸稈還田,施有機肥,深松深旋深耙等方法,增加活土層的厚度,根深穩固苗才能旺。種得好是豐産的基礎。”徐淙祥説,“這樣一來,種田成本是增加了,但産量大幅度提升,平均到每斤糧,成本比原來還下降了。更重要的是,土壤還得到了改良,後勁足啊!”

  品種也很關鍵。為了節水,徐淙祥專門選育了耐旱品種,遇上今年這樣的旱情,效果很明顯。徐淙祥説,他培育的優質高産大豆新品種“泰豐6號”,已經順利通過了安徽省農作物重點品種審定,開始在全省進行推廣,打破了安徽省沒有農民自己培育主要農作物品種的歷史。

  “這個品種一般畝産在200公斤,高産田塊能達到300公斤。今年,太和縣推廣了1萬多畝‘泰豐6號’,比一般的品種增收20%左右。”徐淙祥説。

  技術實、落到位,遇上災年也不畏

  “優質高産多打糧,快找勞模徐淙祥。節本增收又環保,農民應用都誇好”。在太和縣農村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好技術還要落實到家家戶戶田裏,才能見實效。作為張槐村的村委會主任,徐淙祥更念著如何把好技術推廣,讓更多人收益。為了便於農民理解、記憶,他把高産技術變成朗朗上口的農諺:“深耕細耙種足墑,苗全苗勻齊又壯。科學管理穩健長,畝超六百有保障。”……

  在安徽省農委的支援下,徐淙祥的小麥優質高産高效栽培技術模式被編成小冊子,當地種糧大戶人手一份。徐淙祥還擔任起太和縣優質高效農業技術協會會長,會員大都是各鄉鎮農技人員,每年春播秋種前,大家會坐在一起探討需要落實的關鍵技術。

  “縣裏的技術培訓很到位。”徐淙祥的兒子徐健回憶説,“今年秋種時,鄉鎮、村子裏主要街道旁,都挂滿了橫幅,寫著秋種的關鍵技術,老百姓念幾遍就記住了。”

  太和縣農委副主任李懷法介紹,全縣190個農技員包村連戶,全縣300多個行政村實現了全覆蓋。為了落實好關鍵技術,每年還會組織專家團隊入村培訓,今年秋種期間組織了8天32場培訓,6000多農戶接受了秋種關鍵技術培訓。“以前講三分種七分管,現在我們提出七分種三分管,種得好是豐收的基礎。”李懷法説。

  土地流轉做得好,規模經營能增效

  “土地規模種植,才能使用大農機,便於推廣新技術,才能降低生産成本,節本增效。”在徐淙祥的帶領下,張槐村7000畝土地中,流轉了6000畝。這幾年村裏像徐淙祥一樣的種糧大戶多起來,靠種糧致富的人也多起來。

  徐淙祥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農場,還組織成立了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耕地4230畝,實現了生産規模化、銷售訂單化、産品品牌化、技術標準化、管理科學化。小麥良種繁育與瑞泰種業集團簽訂産銷合同,每斤高出市場價15%,商品糧生産與三泰麵粉廠簽訂訂單,優質麥高出市場價3%~5%。

  徐淙祥家的後院內,一排農機整齊地停在庫裏。徐淙祥介紹,合作社成立了自己的農機隊,現有11台農機,還成立了植保隊,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産。專業服務隊還能幫助其他農戶作業。

  從最初徐淙祥承諾農戶“不實現增産我賠錢”鼓勵農戶流轉土地,到如今已擁有4000多畝生産規模。徐淙祥感慨地説:“農民真正看到了規模經營的好處,才能放心地把地交給你種。”

  提起自己的一點希望,徐淙祥説,農業增産增效,還需要加快土地流轉,目前縣裏土地流轉比例大約為50%,還有很大空間,希望能在土地流轉價格上進一步規範,保護種糧人的積極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