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向世界防治的河南“藍海艦隊”

  • 發佈時間:2014-11-28 01:00: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極端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作為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用藍海戰略思維,實施“一專全能”醫療轉型模式,他們不是比照現有醫療市場去哄搶跑道趕超對手,不是瞄準現有醫療市場“高端”患者,而是面向潛在需求的成千上萬的傳染病患者,近兩年成為“河南防治”走向“世界防治”的“藍海艦隊”。今年的12月1日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之際,記者採訪解密這家傳染病醫院——

  一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肺癌患者求醫時,幾家醫院以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不適宜手術治療為由推諉。無奈,他私改病歷化驗單隱瞞病情做了手術。這一事件經過媒體發酵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名艾滋病患者不幸又患上嚴重的骨髓炎,他視上海一家大醫院為救命稻草,讓醫生給上海發去他的會診單,結果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推諉艾滋病病人的現象太普遍了!”中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聯盟處的孟林説。

  “如今,像這種現象在我們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絕不可能發生!”院長許金生説。

  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用藍海戰略思維,實施“一專全能”醫療轉型模式,帶領醫院從傳染病領域後端走向前端,破解了艾滋病等傳染病人無醫救治的社會醫療難題。

  專家評價説,他們醫院“一專全能”的改革模式,折射出當下一些公立醫院不符合功能定位、單純規模擴張的簡單外延式發展弊端,猶如給目前一些公立醫院盲目醫改打了一針清醒劑,為公立醫院醫改推出了一幅清晰可鑒的思路圖。

  醫院擯棄不符合功能定位、單純規模擴張的簡單外延式發展模式,將超越競爭對手視線移向傳染病醫療市場潛在的買方需求,合併細分重新排序學科價值元素,變公立醫院盲目擴張為思路清晰,鏗鏘邁入“藍海戰略發展軌道”

  “有數據顯現,我國多地的傳染病醫院實際收治的病人中,傳染病人佔三分之一,普通的患者佔三分之二。不問病症與綜合性醫院爭搶病源現象突出。傳染病醫院醫療主體出現了錯位發展。”

  兩年前出任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的許金生,把眼前競爭極端激烈的醫療市場形容成一本書中描寫的“紅色海洋”。

  他説,在這個已知的“紅色海洋”市場空間裏,國內很多大型公立醫院都在跑馬圈地蓋大樓、買設備,掀起了新一輪擴張熱潮。大醫院為了保持其領先地位,競相開展“軍備競賽”。短短十年間,很多大醫院就淘汰了16排CT乃至64排CT,代之以全球最先進的320排CT。這些高精尖設備的過度使用,導致醫療費用不斷攀升。

  特別是今年初國家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迎來積極的信號,不少投資機構紛紛從健康服務業8萬億的“大蛋糕”中嗅到了投資的機會,紛紛將目光投向公立和民營醫院,投機性的“大幹快上”,更激起“紅海”的波濤洶湧。

  這樣造成的醫療資源兩極分化,城鄉醫療水準差距太大,直接導致“全國人民上協和”。事實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醫院,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但是,很多大醫院為了保持其“江湖地位”,仍在盲目擴張,導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其結果是,大醫院越擴建,壟斷優勢越明顯,病人越趨之若鶩。

  對此,許金生沒有跟風而是創造性提出他的“醫院藍色海洋戰略思維”,即代表還未形成的前瞻市場,醫院要善用創新合併細分市場整合需求,不是比照現有醫療市場去哄搶跑道趕超對手,而是改變傳染病醫院景框重新設定遊戲規則;不是瞄準現有醫療市場“高端”或“低端”患者,而是面向潛在需求的成千上萬的傳染病患者。並提出尋找醫療市場“死角”,不與醫療競爭者盲目競爭的改革目標。

  他用簡單的話來解釋:紅海就是紅色的大海,防鯊網的範圍之內,水質混濁,營養貧乏,但是人很多,在這個小圈圍之內不能出圍,人人都競爭激烈;而相對藍海就是藍色的大海,防鯊網之外海之深處,水質和營養物都很好很豐富,範圍也相當廣泛,競爭的人也少,藍海競爭勝者將得到比紅海多得多的利益。

  “傳染病專科醫院是公共衛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治任務。傳染病醫院若與其他綜合性醫院哄搶醫療市場跑道,不如創造一個獨具特色的傳染病醫院。”

  許金生説,傳染病醫院的發展必須要跳出“紅海”的限制性因素,運用醫院藍海戰略行動,創造需求,突破競爭,通過差異化手段開闢自己的嶄新市場領域。

  “醫院藍色海洋戰略”就這樣在他們醫院上下,幾經碰撞形成並付諸於“一專全能”的行動目標啦!

  突破現有醫療競爭邊界,通過差異化思維手段拓展新的非競爭性的市場空間,醫院大刀闊斧挑戰自我,從既定結構下的定位向“一專全能”醫療改革轉型,在國內率先建立起獨具特色的傳染病學科多層次醫療專業運作體系

  據許金生介紹,他們的“一專全能”模式,“一專”即對既有傳染病治療優勢的繼承與強化,“全能”是在原有基礎上全方位提升救治能力。“一專全能”就是在發展傳染專科的同時,圍繞傳染病綜合需求發展綜合學科,運用綜合手段解決傳染病並發癥和合併症的問題。“一專全能”的發展模式既能明確傳染病醫院屬性,擴大傳染病救治範圍,又能履行公共衛生職能,滿足患者救治需求。

  只要是腫瘤患者,無論是什麼部位的腫瘤,無論腫瘤處於哪個階段,來到鄭州市六院,都會有相應的治療科室,都會有適合的治療手段。

  他們綜合醫院優勢,綜合各科特色,整合腫瘤治療的各種模式,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實施“一專全能”發展,使得鄭州市六院傾力打造的“大腫瘤”的概念越來越清晰。

  兩年來,醫院圍繞“一專全能”的發展目標,在業務用房緊張的情況下,增設了內科、肝膽外科、移植外科、骨科等,擴建了皮膚性病科、婦産科、五官科,重點裝備了介入科、血液凈化科,建成了正負壓轉換層流凈化重症醫學科,形成了艾滋病、結核病、肝病三大學科為重點,其他學科共同發展的多學科體系;醫技科室增添了PCR檢測儀、基因測序儀、全自動核酸提取儀等,購置核磁共振等診療設備,豐富了診療手段,形成了現代化的檢測體系。共設有臨床、醫技科室47個,開放床位1000張。

  通過發展外科,解決了艾滋病患者合併肺癌、乳腺癌、胃癌、膽管癌、脊柱結核、門脈高壓等手術問題,開展手術1300余例。通過發展介入科,解決了肝癌、肺膿腫、腎周膿腫等艾滋病患者介入治療問題,介入治療患者125例。通過發展血液凈化室,解決慢性腎功能衰竭、乳酸酸中毒等傳染病患者的透析治療問題,67例患者接受透析治療。通過重症醫學科建設,成功搶救了許多急危重症傳染病患者,解決了疑難、重症傳染病患者醫療需求。皮膚性病科開展艾滋病合併性病鐳射治療800余例,婦産科阻斷艾滋病、梅毒和B型肝炎母嬰傳播570例。通過綜合救治,患者得到了科學有效的治療,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存品質,延長了生命。

  2013年9月,為了滿足傳染病患者醫療需求而成立的鄭州市六院骨科,至今已經為200余例患者成功進行了骨科手術,其中40%的患者合併梅毒、艾滋等傳染病。不少成功在此進行了骨科手術的合併艾滋病患者激動得淚流滿面。

  同時,醫院有堪稱河南省規模大、收治病人多的肝病專科“領頭羊”。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肝病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肝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中毒性肝損害等,成為肝病學的重要範疇之列。

  靠膽識和醫療科研技術創新的競爭力,醫院從傳染病領域後端走向前端,在國際傳染病領域嶄露頭角。“河南防治”走向“世界防治”,醫院實施藍海戰略思維催生的“藍海艦隊”,奠定了醫院在創新型社會中可持續競爭優勢

  2014年9月25日—27日,由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承辦的河南省醫院協會傳染病醫院分會2014年度年會暨鄭州市第一屆轉化醫學研究國際論壇成功舉行。

  論壇上,來自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國家以及國內的知名專家、教授,圍繞一些前沿、高端,具有廣泛應用性的轉化醫學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許金生介紹説,醫院與英國伯明翰醫學院開通了遠端會診,進行國際疑難病例討論。積極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匹茲堡大學等洽談技術合作,真正發揮鄭州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作用,讓廣大患者更早更多地受益醫療科研成果。

  同時,積極搭建傳染病防治科研平臺,引導人才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勇於和世界專家比肩,不斷搶佔醫學制高點,在傳染病領域取得話語權。

  由美國夏威夷大學艾滋病研究所教授Qiguiyu,MD,PhD、CeciliaM.Shikuma一行,在河南省衛生廳官員陪同下來到六院,專題進行艾滋病救治工作的實地考察。美國專家由衷地讚嘆:“中國了不起,鄭州六院了不起的‘藍海艦隊’!”高度評價六院在國際傳染病領域的卓著貢獻。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還就如何應對耐多藥、流動人口和TB/HIV三大挑戰等難題展開聯合攻關。

  鄭州市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瞄準醫學前沿,以各類傳染病、遺傳性疾病、腫瘤等的基因診斷技術研發為主。落戶在六院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實驗用樓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包含生物標本庫、遺傳性疾病研究室、基因擴增室、高通量測序室、細菌室、細胞室、PCR試劑室、PCR産物分析室、PCR樣本處理室、腫瘤研究室和傳染性疾病研究室。

  在實驗室,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儀器設備已安裝到位,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專家團隊已開展持續性研究工作,並初步在結核病等傳染病診斷領域展開探索應用。許金生表示,該中心已引進多個國內外知名專家團隊。目前,涵蓋加拿大專職9人專家團隊,外聘美國、挪威等其他國12人專家團隊,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專家團隊等轉化醫學研發團隊已組建就緒,並確立了重點研究方向。

  鄭州市衛生局局長顧建欽説,鄭州市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鄭州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標誌性事件,有助於進一步深化重點專科建設水準、深化優質醫療資源佈局,對於鄭州市廣泛應用科學前沿成果、更好地將先進技術轉化為臨床,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診治疾病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

  許金生介紹説,鄭州市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將瞄準基因檢測技術在臨床應用這一研究前沿,以個性化診斷技術和産品開發為核心主業,兼顧基因治療、自主研發和對外合作,最終形成以分子診斷試劑盒及探針産品為核心柱業,涉足基因檢測、生物制藥、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産業鏈。

  近年來,醫院加大傳染病臨床科研攻關力度,籌建病原標本庫和病源資訊庫,為傳染病臨床研究提供臨床標本和資料資訊。先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協和醫院、上海公衛生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開展艾滋病、結核病、新發突發傳染病等治療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與探索。

  他們先後與北京佑安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建立技術協作關係、與鄭州大學簽訂教學醫院協議,實現雙方臨床、教學及科研的密切合作,促進醫院臨床診療水準大幅提高,又是內涵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體現。

  他們積極開展新藥臨床試驗和治療性疫苗的研發,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病研究,探索傳統醫學對傳染病治療的療效。先後參與“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專項17項,承擔省、部課題42項,取得科技成果10項,獲河南省衛生政策類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鄭州市科技進步獎5項。逐步實現以疑難、重症傳染病臨床治療為基礎,以科研帶動臨床為目標的構想,不斷提高傳染病綜合救治能力和科研水準。

  目前,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被認定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這意味著河南省傳染病患者將可能在第一時間使用國際最新治療藥物。

  醫院還率先建設有感染性疾病重點實驗室,開展了病原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病理學、PCR技術、核酸測序、CD4及病毒載量測定等技術,為傳染病臨床科研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伴隨著醫院“一專全能”的步伐,醫院在人才培養建設上大踏步邁進。目前,醫院有高級職稱97人,博士後、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114人,有國家專家、省知名專家12人。

  一個失去良知的醫生,遠比蒙昧無知的人危險。醫療技術如不注入人性,就會適得其反。醫護人員不忘使命,冒著極大的危險挽救傳染病人生命,他們人文靈魂的生動展現,讓醫院在未來激烈的醫療市場“紅海”中立於不敗之地

  初冬的中原,湛藍靜謐的天空,白雲悠悠,陽光柔柔的披灑在廣袤的田野和城市樓群,給人帶來清閒、恬靜、逸然的融融溫情。

  暖陽中沿河南鄭州市京廣路南行,映入眼簾的是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現代建築樓群,秋色盡染的醫院,菊味含香,風光宜人。

  無影燈下,記者採訪了正在進行的一例艾滋病人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是血液傳播。承擔手術的醫生穿著3、4層厚的手術衣,長筒膠靴,大護目面屏,戴著雙層無菌手套……

  手術過程自始至終都是血液與金屬利器的博弈,若劃傷手部或其他部位,感染艾滋病的風險猶存。

  “做還是不做?其他醫院都不敢接收,我們也能以同樣的理由推掉病人。我們跟其他兄弟醫院大夫一樣也是正常人,我們也都有家有室,不想給自己增加額外的風險。”傳染病外科錢主任召集科室大夫和麻醉醫師會診時,深感手術本身就具有手術時間長、工作量大、病人出血多的特點。而這次手術對像是艾滋病患者,對手術要求更高,感染的風險也更大。

  做!我們是河南省傳染病醫院的大夫,是專業的傳染外科手術大夫。如果我們不給病人做手術,病人就終生不能正常行走,不能正常生活。大家討論後一致決定給患者做手術。

  1小時、2個多小時過去了。在場的醫生和護士沒有人考慮自己如果受傷了怎麼辦,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手術中。

  一台手術成功結束了。醫生緊張的身體仿佛虛脫一般的無力,手術衣褲被汗水浸濕了幾層。

  藍海戰略思維的成功實踐,“藍海艦隊”遠航,離不開醫學人文精神護航。

  作為河南省一家傳染病醫院,醫護人員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勇敢地面對艾滋病、肝病、肺結核、手足口病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形形色色的傳染病,特別是在近幾年應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的醫療救治事件中,他們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挽救這一弱勢群體,為傳染病患者點燃了生命的希望。

  在鄭州市六院,普外科馮秀嶺被稱為“艾滋病手術第一人”,從事外科手術12年,他已為艾滋病患者做過手術上千例。

  “人家説常在河邊走,真的有時候會濕鞋。在2012年7月17日,我在做一台艾滋病手術當中,還是不幸不小心被針扎到了手,造成了職業暴露。”馮秀嶺説,他緊急吃了28天的阻斷藥,藥的副作用很大,讓人虛脫,但他在服藥期間還堅持為另外兩名艾滋病患者完成了手術,“傳染病醫院就是責無旁貸,肯定要擔負這個使命,我們的手術量年年都在增加。”

  鄭州市六院是收治我國艾滋病患者最大的醫院,也是我國開展艾滋病人外科手術最早的醫院之一,這裡每年收治的艾滋病外傷患者超過500例,作為應急處置的第一關,急診室的工作不亞於戰場的風險。

  記者走進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繞過醫院門診樓,穿過松柏森森的小路,抵近院區深處的“感染樓”。初升的太陽,無聲地照在這棟黃色建築上。與門口的喧囂相比,這裡清靜得讓人覺得有些怪異。

  樓裏的病房並沒有什麼特殊,門牌與床頭診療卡上,沒有任何字眼兒提到“艾滋病”。若是不知情的人走進這個病區,並不會感覺到它跟其他病區的差別。

  “很多艾滋病人就診前都有很大的顧慮。因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害怕受到歧視,很多艾滋病人寧可放棄就診治療。因此,無論是門診還是病區,我們都會有意識地保護病人的隱私,消除他們的顧慮。”醫生趙清霞説。

  “艾滋病區兩個科室,共住了90多個病人,我們感染一科就住了50多位患者。近幾年來,性傳播成為這裡接收的最多的病人,其中大部分都因為是‘同性’性行為染病的。”趙清霞介紹。

  “在這裡住院的大都是晚期重症患者,通常伴有肺結核等並發癥,傳染性很強,所以進入病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見到艾滋病人不需要緊張,他們和正常人一樣,並不可怕。”蔡艷護士長坦然地對記者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