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收益低風險第三方理財陷阱重重

  • 發佈時間:2014-11-27 11:31:40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三方理財公司不同於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一般是指那些獨立的理財機構,能夠獨立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第三方理財公司能給客戶帶來便捷的服務和專業的理財指導,但隨著第三方理財的興起,理財公司水準參差不齊,加上法律上對第三方理財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和規範,導致客戶承受較大的風險,甚至陷入第三方理財騙局,血本無歸。

  “低風險”不完全可靠

  “××理財公司承諾給18%的年收益,保本保收益,起始資金10萬元。這麼高的收益,靠譜嗎?”筆者查詢了一些第三方理財網站,大部分理財公司的參考年收益都在10%以上,期限一個月到一年不等,起始資金不等,有很多理財項目起始資金只需100元。筆者詢問了一家名叫“金海貸”的理財公司客服人員。對於為何理財産品大多都是“高收益、低風險”這一問題,他解釋道:“我們項目的發起人都是大型建設公司,由於暫時的資金短缺需要通過理財公司融資,但是項目資金回收快,收益高,保障金賬戶由交通銀行託管,確保當投資人所投項目出現逾期、壞賬時,投資人的本金及利息可以在7個工作日內得到賠付。”

  筆者撥打了交通銀行客服電話,詢問是否對該理財平臺進行了託管。交通銀行客服表示只是交行深圳某支行與其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他地方的交行並未與其合作,如果資金出現問題,只能由深圳某支行進行賠付。由此可見,所謂的“低風險”並不完全可靠,風險的可控性還需根據具體的投資項目而定。現在很多第三方理財公司已不滿足只做下游的代銷業務,而是從上游尋找融資項目。一旦理財公司尋找的不合規融資項目産品過多發行,必然會出現很多粗製濫造的産品,其中所隱含的風險非常大。

  假借“與金融機構合作”旗號

  某企業員工於芳告訴筆者:“之前為我做過理財諮詢的理財顧問給我打電話,説有一個新的理財産品,年收益15%,起始資金5萬元,我還很奇怪銀行的理財産品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收益。”經過多次詢問,理財顧問才告訴于芳,此項理財産品並不是銀行直接發售的,是某理財公司發售的;他也不再是銀行的員工,已跳槽到理財公司當客戶經理。一些理財公司為了吸引客戶,常常打出“和某某銀行合作”的旗號。事實上,很多第三方理財公司僅僅是和銀行有業務往來,並不是所謂“合作”關係,銀行也並未給理財公司做資金擔保,甚至有一些第三方理財公司還挖銀行、基金或保險公司銷售人員。他們從銀行、保險公司離職後,仍然利用手中的客戶關係,繼續以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名義吸引客戶,有的還借機舉辦産品説明會,在城市中較繁華的地段租用高級酒店,並在宣傳材料上把這些金融機構都列為合作單位,借機推銷自己的産品。筆者提醒大家,切莫被“高大上”的外表迷惑,一定要到銀行、保險公司進行確認。綜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