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譜中的“理財經”
- 發佈時間:2014-11-27 09:26:45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水東村,當年近60的王步恩把十來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古老家譜捧出來,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面對這些黝黑、厚重,散發出濃郁墨香的古老譜牒,我不禁肅然起敬。
客家村落族譜光耀史冊
水東村,在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東田鎮境內,位於瀟水河邊,是江華由平地進入瑤山的第一關口,是一個典型的客家村落。説起村莊的歷史,一路沿襲掌管著王氏族譜的王步恩有些不好意思地説,聽説我們村是從福建、廣東遷過來的,具體什麼時候來的,我也搞不清。他指著面前的家譜笑著説,要真正搞清楚,可能還要問問它們。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沐手之後,我選中一本民國三年重刻、康邑家文明堂梓行的《湞昌太原王氏七修族譜》仔細翻閱。這是一本集中了大宋景定元年(1260)初修到乾隆四十四年三修族譜精華的譜本,從中大致了解到王氏家族的來龍去脈以及村莊的簡略歷史。這本家譜,收錄了文天祥所作的序和蘇東坡所作的《三槐堂銘》,因出自大家手筆,文采自然不同凡響。在文天祥所撰的序文中,有王氏族人王安石病危,“帝手調湯藥問疾”于榻前、舉推寇準為相的掌故。族譜所存的王氏歷代源流官宦圖譜中,從周太子晉封郡太原奉王為姓以來,一路有秦代大將王翦,晉王羲之、王獻之,唐宋時代王昌齡、王安石等諸多歷史名人,可謂群星璀璨,光耀史冊。
族譜家訓倡導節儉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水東王氏族譜也不例外。族譜中存錄有《上諭十六條》,可看作當時朝廷頒布的“公民道德規範”:“敦孝悌以重人倫,篤族宗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戒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彌盜賊,解怨忿以全身命。”族譜還存錄有《家約十六條》:“輸國稅,守法度,存天理,修身家,立教養,務勤儉,息訟對,同和氣,積陰德,謹喪祭,崇公堂,當差徭,嚴內訓,明王倫,揚善能,懲惡兇。”《上諭十六條》“每條綴以四字俗解十二句,使人易曉”,《家約十六條》每條也有明確的警示內容,這些家規族訓,無一不體現了當時所倡導的的“明理向善”、“修身齊家”、“耕讀傳家”的思想,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至今仍散發出家國精神與文化道德的馨香。而其中的“重農桑”、“務節儉”等條律,堪稱當時的“理財經”。
《上諭十六條》中“重農桑以足衣食”一條是這樣説的:“人生在世,吃飯穿衣,遊手好閒,難免寒饑;務農收稻,栽桑紡織,男女勤儉,早起睡遲;自然之利,有益無虧,家家飽暖,終歲嬉嬉。”,“尚節儉以惜財用”一條則説:“錢財養命,要用要剩,量入為出,安分為正,奢侈日消,嫖賭立磬,一去不來,恐難再掙,極寒迫身,望難就應,惟尚節儉,是個把柄。”語句曉暢明白,朗朗上口。在《家約十六條》中,也有“務節儉”的勸誡:“財者,家之用,不勤則無以開其源,不儉則無以節其流。勤儉為治家之本,斯言得焉。人一勤則天下無難事,其功名富貴無不自勤中來也;一儉勝於求人,其布菽粟米未嘗不是儉中事也。士勤則事業成,農勤則衣食足,工勤則藝業精,商勤則財利富。男子各務生理,婦人各務紡織,如此未有不成家也,其懶惰奢侈不破家者未之信也,有如此族孫不勤而好侈惰,族長懲之。”
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是歲月傳承的家世檔案。走過水東古村深深庭院,翻檢這一頁頁歷經滄桑倖存下來的歷史印痕,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興盛榮耀和創業發展的勞苦艱辛,更看到了人類所趟過的這條歲月長河,源遠流長,奔騰不息......
(作者單位: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財政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