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創新 寧夏治沙打開世界窗口

  • 發佈時間:2014-11-27 10:29:40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綠色時報11月27日報道(記者李燕通訊員張仲舉) 寧夏沙漠綠洲面積在神奇地與日俱增。2008年,國務院批准建設寧夏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掀開了寧夏新的歷史篇章。履約20年間,世界各地政要、專家、學者紛紛走進寧夏,認識這片土地。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王文宇説:“寧夏是沙塵暴全國四大源區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嘗試,總結出大沙漠邊緣治沙、草原沙地治沙、綠洲腹地流沙治理三種治沙模式,建立了國際合作與聯動機制。防沙治沙已經成為寧夏的一張靚麗名片,打開了一扇對外合作交流的窗口。”

  項目帶動 綜合示範穩步推進

  2008年寧夏建設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後開始描繪藍圖,組織編制了《寧夏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建設規劃》,計劃用13年時間,治理沙化土地769萬畝,構築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對生態脆弱區、沙化重點地區,寧夏實行規模治理,以重點工程帶動建立了一批高標準防沙治沙樣板示範區,目前,已治理沙化土地200多萬畝。

  同時,寧夏加大林業對外開放步伐,本著“以誠信爭取項目,靠品質取得實效”和“勿以資少而不為,孤木聚多自成林”的原則,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自1989年以來,先後引進並成功實施了國外政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的林業外援項目21個,引進外援資金、物資設備折合人民幣3.5億元,治理荒漠化面積150多萬畝,在寧夏生態建設中起到了帶動和示範作用。先後實施了小淵基金青少年造林、日援黃河中游防護林、中德合作荒漠化治理、韓援黃河護岸林、世行黃河東岸防沙治沙等林業生態外援建設項目。世界糧食計劃署、歐共體、全球環境基金等世界組織也先後援助寧夏建設了2605、4071等一批荒漠化治理項目。這些外援項目的實施,既引進了新的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又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力地帶動了寧夏防沙治沙綜合示範省建設。

  不斷探索 防沙治沙模式增綠富民

  寧夏防沙治沙建設成就享譽國內外,為全國提供了成功經驗。

  從橫穿騰格裏沙漠的包蘭鐵路兩側建成由固沙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樹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組成的長60公里、寬500米6萬畝的“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到白芨灘的“五位一體”防沙治沙模式,都取得明顯治沙效果。

  2003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區範圍的禁牧封育,依賴天然草原放牧的羊只全部下山舍飼圈養,天然草原全部承包到戶,以退促種、以種促養、以養促圍、以圍促禁,從根本上修復保護了沙區植被。

  2007年,全國防沙治沙現場會,總結和推廣了寧夏治沙模式。

  2011年,寧夏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施封山禁牧,草原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草原退化、沙化趨勢得到遏制,初步形成了草原綠起來、産業強起來、農牧民富起來的互動機制。目前,寧夏天然草原産草量平均提高了30%,乾草原和荒漠草原兩個主要草原類型的植被覆蓋度分別增加30%和50%。

  作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省區,寧夏積極推進依法治沙進程,先後出臺《寧夏禁牧封育條例》《寧夏防沙治沙條例》,各地依照國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規,加大對沙地資源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沙區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通過封禁保護,亂捕濫獵、亂採濫挖、亂佔濫用、亂牧濫墾等不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有一定植被條件的沙化土地開始恢復生機,由流動沙地變為半固定沙地面積達180多萬畝,半固定沙地變為固定沙地面積達200多萬畝。

  政策引導 構建多元化防治格局

  王文宇説:“被騰格裏、烏蘭布和、毛烏素三大沙漠包圍的寧夏,防沙治沙難度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寧夏之所以能由沙逼人退變為人進沙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構建多主體參與、多元化投資的防沙治沙格局。”

  寧夏注重防沙治沙工作的頂層設計,全區形成了政府主導、項目帶動、群眾實幹苦幹、社會廣泛參與的防沙治沙局面。

  在自治區政府分管副主席任組長的防沙治沙領導小組領導下,各級政府把防沙治沙納入實績考核範圍,逐級落實防沙治沙責任,保證了以國家投資為主的各項防沙治沙、生態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和外援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

  同時,出臺政策吸引、鼓勵、引導和支援社會各界參與防沙治沙,開發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綠色産業。堅持實行“誰造林誰所有、誰開發誰受益、允許繼承轉讓”的政策長期不變,將拍賣、租賃、承包以及無償劃撥宜林沙荒地治理開發的使用年限放寬到30年-50年,流動半流動沙地延長到70年,並且允許繼承、轉讓和抵押。

  堅持用稅收、信貸、補助等優惠政策吸引各種生産要素向沙區流動,支援發展沙産業、特色林果業,增強了防沙治沙活力。目前,全區治沙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企業有60多家,共投入資金10多億元,開發治理沙荒地2萬多公頃。個體造林治沙戶14.7萬戶,共投入資金4.1億元,造林4.32萬公頃。2009年出臺《關於大力發展沙産業推進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意見》後,寧夏的沙産業蓬勃發展,目前,寧夏各類沙産業産值超過35億元。治沙成果的不斷擴大,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沙漠旅遊業産值超過2億元;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源建設也有了一定規模,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010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寧夏防沙治沙與開發沙産業的成功經驗寫進2010年綠色經濟報告“沙漠化防治成本效益”一章。

  王文宇説:“今後,寧夏防沙治沙工作將繼續圍繞建設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的總體目標,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寧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