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8歲以前首次觸網比例過半

  • 發佈時間:2014-11-26 14: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6日訊(記者陳鬱)資訊時代,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空間。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研究課題組今天發佈的《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13—2014)》指出,我國超過九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而城鎮未成年人8歲以前首次觸網比例已經超過五成。

  報告指出,網際網路是未成年人認知和參與社會的新載體,其積極作用在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娛樂和參與社會過程中已日益顯現;與此同時,網路有害資訊和負面影響,如暴力、色情內容、網路過度依賴等,也極大地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由於家長在網際網路的使用技術方面滯後於未成年人,報告特別指出,數字時代,現代家庭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已經不是單純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而需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而調查中發現的兩代人在網際網路運用上所表現出來的代溝,更需要引起政府、專家乃至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並在此方面有所作為。

  據介紹,“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研究課題組自2006年開始,以教育部所定義的全日制學校從小學到高中的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調查對象,對他們使用網際網路的態度、行為及其父母對於孩子使用網際網路的態度和行為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

  網際網路已成未成年人生活的現實世界

  人們曾經認為,“在網路空間,人們的交往更像是一場陌生人之間的互動遊戲”。然而,報告指出,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生活的現實世界。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53.6%的孩子8歲前就已經上網了,而等到10歲,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七成(72%)。未成年人群體的網際網路應用和學習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大部分的家長認為自己的上網技術和水準不如孩子,這也成為家長指導孩子的最大困難。當然,隨著更年輕的一代人成為家長,這種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網路空間是否“真實”或有意義,本身就是關於網際網路虛擬性的一個巨大的話題,但是,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沒有人再會批評網際網路的“虛擬”和幻想。對於被我們稱為“未成年人”的一代,他們一齣生就有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他們最大的社會環境之一,中國確確實實迎來了“N世代”。網際網路使用、網路交往必然影響到這一代人的方方面面。對於網路交往正負面影響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大家都認同網路交往既有好的一面也必須控制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網際網路在西方社會學中已經上升為生産工具,網際網路在時空和關係上都在構建一些全新的社會特徵和社會邏輯。網路交往對於未成年人而言遠遠不是關係和交往那麼簡單的單向結構,網路交往為他們帶來了互動的快樂,帶來了情感支援,帶來社會關係拓展,帶來了交往的新結構,同時,他們實際參與的網路交往行為,本身就是網路交往最重要的建構和關係,他們是構成網路交往和網路關係的重要部分,這就是他們的世界和生活。

  近八成父母對孩子上網情況沒有任何監控

  未成年人的父母對孩子使用網際網路基本上持中立態度。報告調查結果表明,有39.32%的家長認為使用網際網路的利弊相當,有28.26%的家長認為相對而言弊大於利,有47.58%的家長認為沉迷于網路已經在我國未成年人中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比較而言,有近五成的未成年人認為父母“不太支援”其使用網際網路,但有53.97%的家長選擇“一般”。在中立的態度下,父母有意識地規範孩子具體的上網情況,但礙于自身網際網路技術能力的缺乏而未能實現全面的指導。調查結果顯示,有52.41%的家長規定了孩子的上網時間長度,並且有74.17%的家長對孩子上網內容有所要求,但有77.38%的父母對孩子的上網情況沒有任何監控。

  不過,父母對網際網路的認識逐漸深入。父母已經出現主動向孩子或同輩人尋求幫助以拓展網際網路知識和提升技能的傾向,他們“有時”或“經常”主動地與孩子討論上網情況的比例合計達四成。對未成年人的調查數據顯示,父母的上網技術也在逐步提高,與未成年人技術好或差的比例相當。父母在上網不會操作時,“有時”或“經常”向孩子請教的比例分別為56.1%和22.7%。可以看出,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了反向社會化的現象,這是網際網路時代尤為值得注意的人的社會化的重要表現。

  報告指出,從數據看,大部分未成年人認為父母使用網際網路的技術不如自己。整體來看,家長在網際網路的使用技術方面的確滯後於未成年人。這源於技術的發展為未成年人創造了更多接觸網際網路相關先進技術和軟體的機會,以致家長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方面不如未成年人。這説明在數字時代,現代家庭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已經不是單純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而是需要相互學習、共同成長。而調查中兩代人在網際網路運用上所表現出來的代溝,也需要政府、專家在此方面有所作為。

  微信逐漸佔據未成年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有47%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其中44.6%的使用微信的語音功能。微信中的好友,大多以生活中的熟人為主,同學、家人、朋友三者累計的比例高達96.4%。與以往數據相比,微信逐漸取代微網志在未成年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2012年的調查數據中,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的手機功能中所佔比例僅為7.7%,而微網志為16.1%。2013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微信的常用比例上升到10.7%,微網志的常用比例下降為7%。對比這兩個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微信以其“短小精練”的特點集即時通信、網路社交、生活服務於一體,逐漸滿足了未成年人對網際網路的主要需求。

  四成孩子每月為網遊付款

  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有四成以上(42.00%)的孩子每月為網路遊戲支付費用。網路遊戲已經成為兒童零用錢開支裏的重要項目。

  顯對於手機/平板電腦遊戲的選擇,兒童最喜歡的是神廟逃亡(49.60%),其次是植物大戰僵屍(27.80%)和跑跑卡丁車(27.20%)。從年級的角度看,各年級喜歡的遊戲前五位與全國前五位重疊,只是排名不同。可見,各年級對於遊戲的選擇趨同。

  從遊戲的種類上看,孩子們喜歡玩的手機/平板電腦遊戲,和成年人喜歡的遊戲類型以及種類沒有太大分別。換句話説,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孩子和成人在玩幾乎相同的遊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