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主/合資短兵相接 H9已成衝高風向標

  • 發佈時間:2014-11-26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方面自身能力恐有不及,另一方面前路漫漫又無先驅者經驗可供參考,自主與合資短兵相接下,向上之路如何走呢?

  

  哈弗H6

  當前在10萬元左右市場,已有部分本土車型站住腳跟,但主要集中于SUV、MPV領域。

  以今年10月份銷量數據為例,SUV市場中,銷量最高的20款車型中,自主佔據11席,其中哈弗H6、瑞虎3、哈弗H2、長安CS35、長安CS75、比亞迪S6,分別以3萬輛、1.25萬輛、1.16萬輛、1.07萬輛、1.03萬輛、0.99萬輛的業績,位列第1、第4、第5、第10、第11、第12位。而在MPV市場,銷量最高的20款車型中,自主品牌也佔據11席,其中風行景逸、長安歐諾、東風小康、風行菱智分別以1.3萬輛、1.29萬輛、1.1萬輛、0.95萬輛位列第3-6位。

  但此外,在緊湊級車和中級車市場中,自主品牌業績較優者卻少之又少。其中,緊湊級車前20中,只有吉利新帝豪和長安逸動分別以1.9萬輛和1.57萬輛位列第8和第13位。而中級車市場,也僅有奔騰B70以0.35萬輛的銷量位居第20名。

  另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我國SUV累計銷售317.91萬輛,同比增長33.3%,遠高於普通乘用車9.8%的增長幅度。

  綜合上述可以看出,源於自身的快速增長,多數本土品牌當前均將SUV和MPV兩個領域作為自身的主要增長點。。

  “加速SUV産品矩陣佈局是陸風汽車當前首要任務,産品線會逐漸覆蓋越來越多的SUV細分市場。”陸風汽車副總經理潘欣欣對此表示認同。

  但在消費升級,合資價格下探等因素影響下,自主原本賴以為生的中低端市場空間越發變窄,已是不爭事實。而全盤棋子過分押寶于某單一細分市場,無形中也恐平添風險,除非可像哈弗品牌般已為被市場所充分認可。

  在本屆廣州車展期間,“留給自主的時間已不多”也是眾本土企業談論最多的話題,大家普遍表示自主要向上走。但就當前市場現狀而言,這條路卻並不好走。

  

  上汽榮威950

  品牌力、産品力不足是主要攔路虎。長久以來,本土品牌低端的産品形象已在消費者心中打下深刻烙印,短期內很難扭轉,已是阻礙中國品牌發展的最大障礙。

  輿論有時愛用南韓人支援現代發展的例子説事,但在本土品牌還不足以打動消費者之際,單憑一兩句“支援國貨”的口號,又怎能讓國民為動輒十幾萬元的汽車産品買單呢?

  對此,長安汽車總經理龔兵也坦言品牌力不足,仍是困擾長安,甚至本土企業向上走的主要掣肘。他舉例指出,睿騁銷量不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出於此。“諾大4S店,就睿騁自己最高近乎可賣至20萬元,周身全是6、7萬元的車型,這讓消費者如何接受睿騁相比之下的‘高價’呢?同時行銷力也不足,銷售人員從未賣過此價格的車,顧客兩三句責問就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了,自己都説不通睿騁緣何值此定價,又怎能讓消費者信服呢?”

  “外資即使大幅減配,也不妨礙消費者追捧的熱度,這就是品牌的功效。我們的車子也許和外資不相上下,但就是賣不上價錢,也是由於品牌認可度不夠所導致。”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也指出。

  此背景下,甚至有言論表示5年內恐將有一半以上本土企業消亡。

  一方面自身能力恐有不及,另一方面前路漫漫又無先驅者經驗可供參考,自主與合資短兵相接之際,向上之路又如何走呢?

  就當前市場業績看,早前高調上市的幾款自主“高價”車型銷量並不理想,如一汽奔騰B90、上汽榮威950,今年前10個月,月均銷量僅為200余輛。自主衝高之路可謂遭遇瓶頸。

  “本土品牌不是做不到,而是決心不夠。外資可不會給你時間,殘酷的市場也不會為你預留時間,自主只能硬著頭皮往上衝。”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直言。

  日前,在哈弗H8衝高遭遇挫折之際,H9依然如約而至,並非像外界所猜測般要先避避風頭。繼續長城向上破局之路……哈弗H9三款車型22.98-27.28萬元的定價區間也堪為最貴自主車型。

  與長城執著奮勇向上相映照,當前本土企業則紛紛將H9,甚至是H8的成敗當做是自主衝高的風向標,更甚至是一面旗幟。

  

  哈弗H9

  “H8上市沒成功,有人可能在看笑話,但是我們是真心希望H8、H9能有好的前景,打破自主品牌天花板。長城能賣20萬元,那陸風豈不是也能賣到15萬元,自主向上走是必由之路。但單靠一兩款車不行,要集體而為。”潘欣欣表示。

  “CS95和一款三廂車有望打破20萬元定價,但具體上市節點並不好把握,要視自身情況而定,肯定會參考H9等在售車型的市場表現情況。”龔兵坦言。

  但同時龔兵也指出,外資價格回歸理性更多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舉,其本就不值那麼多錢,未來外資價格大幅下滑也將是大勢所趨。但20萬元以上單車售價之於自主當前還有些困難,未來10萬元-20萬元市場將是本土與合資決戰的主擂臺。

  鐵不淬火怎成鋼!正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沒有雲遮月,哪來瑞雪兆豐年!

  其實將目標直指豐田普拉多、三菱帕傑羅·勁暢、大眾途觀等外資車型的哈弗H9,甚至是傳祺速博等,無論成敗,此敢為天下先的氣魄,以足可令人鼓舞與心動。試問哪個中方企業能心甘於坐看外資在華大賺特賺,而自己只屈服於在十萬元左右的市場撿撿芝麻?

  未來,關於本土與合資品牌更多的直接交手過招,有望成為國內車市的主旋律。(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