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花園橋下那條河

  • 發佈時間:2014-11-26 00:29: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搬到花園橋是1964年冬天,這是我家第六次搬遷,至今我還記得門牌號碼:“花園橋1號”,像中央首長的代號。房子是當時物資站賣煤炭的門市部,兩間五架梁,我們一家六口人住,地方小得捧屁股轉彎。但這裡地段好,東邊不足一百米是黃橋最早的耀黃電燈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供電所。西邊是運輸社、搬運站、大碼頭,北邊是趙意興吃食店、開水爐、醬油店。那時的花園橋一帶就像個小型商業集散地,橋南就好比現在的工業園區了,國字號的肉聯廠、大電機,還有鎮上的紅旗電機、棉麻廠、機械廠都集中在花園橋橋南。

  那時,我家雖説物質不富有,精神上卻挺充實。家門口就像放電影,看不夠東西南北過往客,演不盡風土人情事,長知識,長見識呀。每天幾千號人的“上班族”從家門前經過,熙熙攘攘,形形色色——肉聯廠工人一身白布工作服,標示著食品衛生;棉麻廠女工頭上白色工作帽,是紡織工人的標誌,更是那個時代的印記。特別是花園橋橋南大電機的鍛工車間,一天到晚,空氣錘“撲哧撲哧”的聲音,至今猶在耳邊迴響,像是當年拉革命車不松套的老黃牛,穩紮穩打,務實奮鬥的精神,至今讓我至今流連。

  實際上,花園橋最早是在孫家巷最南邊,整個橋長約20米,差不多6米寬,橋面欄杆全是用方方正正的松木建成的,橫平豎直,橫著像鐵軌,豎著像大梁,橋下河水風平浪靜,清澈見底。還記得住在橋北的趙晉成,現在在泰興開琴行,小時候人稱大頭,聰明,水性特佳,扎一個猛子就能抓十隻八隻蝦。一次,幾個小夥伴光著屁股在河邊游泳,大個子小殷和他打賭:“你一個猛子能抓到10隻蝦,我請你吃棒冰。”“媽呀,一支棒冰可買到二兩蝦!”大頭兩手一叉,“説話算話?”小殷是個倔脾氣:“算話!”結果趙晉成一個猛子上來,嘴裏含了兩隻,兩隻手裏各攥了幾隻,一數共計16隻蝦。大個子小殷一看傻眼了,拔腿就跑。大頭一陣猛追,像老鷹抓小雞,抓住他頭髮不放。小殷雙手作揖求饒,身上只有一條帶補丁的褲衩兒,哪來的棒冰錢。大頭無奈,嚷道:“自己打個耳光,下次不説過頭話。”大個子“啪!啪!”連打了兩個耳光。回想至此,我會心一笑,做人是要言而有信,不説二話啊!

  那個時代,沒有自來水,老百姓全吃河水,倒也方便。家中放上一口缸,挑上兩擔水也可吃幾天。至於河水衛生不衛生,達標不達標,連想都沒想過,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標準,也不懂標準。就連當時棉麻廠的染色水流入河中,河中泛起一片黑黑的、紅紅的、藍藍的污染水,年幼的我竟還以為是五色河,好看呢!當年的老百姓確實沒有環保意識,也不會在意喝了會得什麼病,頂多議論幾句,“喲,棉紡廠又放染色水了!”現在回想昨天那些事兒,真讓我唏噓不已。

  花園橋下,老龍河水幽幽,河邊新建的長廊曲曲,天空飛翔的鳥鳴啾啾,新栽的翠綠盈盈,“花園橋下的那條小河,水依舊在流淌,黃橋,一個夢想開花的時代,已展開了她的翅膀……”正如耿元進先生為《古風黃橋》作序時所言:“放飛被四角天空拖曳住的心靈,與那段風起雲湧的歷史做一次精神交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