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制度與法治並進斬斷“莊股”黑手

  • 發佈時間:2014-11-25 01:32:57  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歷了長達數年的低迷之後,中國股市終於迎來久違的震蕩反彈、人氣重聚。但與此同時,形形色色的

  操縱現象再度沉渣泛起。

  今天的中國股市,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制度環境,都與“混沌初開”的早年歲月不可同日而語。緣何“莊

  股”依舊魅影重重?從未放棄過打擊“坐莊”行為的監管者,該如何斬斷伸向市場的“操縱黑手”?

  A

  監管新挑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伴隨股市的漸趨活躍,異動此起彼伏,“操縱”之手若隱若現。

  與老“莊股時代”相比,今天的股市制度更嚴密、監管更嚴格、執法更嚴厲,然而操縱行為依然屢現。是市場參與者變聰明瞭,還是制度體系、執法手段在應對市場變化時滯後了?

  “不可否認,證監會對股市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從未放鬆。尤其是近兩年來,無論是監管理念轉型,還是稽查隊伍擴充,都透露出了執法力度加大的信號。”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説。

  “金融執法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張遠忠看來,以“資訊操縱”為核心的新型操縱,已經成為擺在監管層面前的新難題。而其“難”,主要體現在定性和取證上。

  遊走在“合法”與“違法”之間,正是新型操縱定性難、取證難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國證券法明確定義了三種形式的市場操縱:單獨或者合謀,集合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者利用資訊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交易,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此外,還設置了“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的兜底條款。

  “我國股市當前出現的新型操縱行為,都可囊括于其中。”張遠忠説,問題在於監管層的調查權力和執法手段有限,加上司法機關配合力度不足,使得打擊操縱難度較大。

  與老“莊股時代”利用多個賬戶“吸籌、對倒交易、拉抬股價”的操作手法不同,圍繞資訊進行的新型操縱,更分散更隱蔽,從而往往成為監管的“盲點”。

  此外,新形勢下,論壇、微網志、微信等社交平臺和工具成為股市資訊傳遞的新渠道,為操縱者所利用。而這些地方,仍然是股市監管難以顧及的“法外之地”。

  B

  操縱橫行探因:市場仍存薄弱環節

  莊股再度活躍的原因何在?對此,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我國股市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是導致操縱橫行的首要原因,散戶眾多給坐莊提供了肥沃土壤。

  目前,我國股市的參與主體是中小投資者,在資金、資訊、專業能力上都處於劣勢的他們,正是“莊家”獵殺的對象。

  “‘莊家’選股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盤子小、易操縱,一個是股東中機構少,因為散戶容易盲從。”一位接近“莊家”的人士告訴記者。

  制度缺失是操縱橫行的第二大原因。記者調研發現,去年以來,最容易出現“資訊操縱”的股票就是並購重組概念股。並購重組活躍的背後,確實有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的真實需要,但就市場層面而言,新股發行渠道不暢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並購重組的迅速升溫。

  “新股發行節奏處於嚴格管控中,無論是擬上市公司、還是仲介機構,都有巨大的動力去進行資産重組,這也讓很多操縱者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李大霄説。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楊劍波認為,做空機制缺乏,以及現有做空工具單一,也是助長“坐莊”復燃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反向操作工具,操縱者就不敢不顧基本面一味‘做多’,因為會有‘明白人’反向操作盈利。”

  監管缺位是操縱橫行的第三大原因。“資訊操縱”的核心在於資訊。五花八門的上市公司公告,抑或借助論壇、微網志、微信等社交平臺傳播的小道消息,導致股價異常的這些資訊,其披露內容、形式、時點是否符合“三公”原則?

  在“永泰能源”的案例中,公司第一時間披露的僅僅是探明2000億立方米頁巖氣儲量可能給公司帶來的資産增值,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實現可能性、難度以及風險的告知義務。這樣的“選擇性”資訊披露充斥市場,不僅監管機構難以悉數察覺,更讓無數中小投資者迷了眼、動了心。

  此外,執法能力不足也成為導致操縱橫行的因素之一。李大霄表示,坐莊等股價操縱有了新形式,甚至演變成為監管層“不管不行,管又難有證據”的新難題。

  C

  “對症下藥

  ”:制度與法治並進

  投資者結構不合理,供求失衡,制度缺失,已然成為“莊股”沉渣泛起的根源。面對“莊股”之禍,如何斬斷其“操縱”之手?面對操縱病症,如何“對症下藥”?

  “根治‘莊股之禍’,是一個系統工程。”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認為,首先需提高實體經濟運作效率,讓市場能夠在公平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從這個角度而言,“第一味藥”應該是改變當下政企不分的現狀,改變政府在銀行貸款、稅收政策、財政補貼,特別是並購重組等方面過度介入導致的上市公司業績扭曲。

  其次是完善供求關係。“第二味藥”針對供應端,即加快推進註冊制改革,放鬆對IPO的管制,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發行,由擬上市公司和承銷商自主決定發行時機、發行價格和發行規模。“第三味藥”針對需求端,即通過引入養老金、住房公積金、保險資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優化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改變其“散戶化”的特徵。

  除了市場運作機制本身,法律層面同樣需要“對症下藥”。專家認為,面對紛紛涌現的各類新型操縱的挑戰,應借鑒美國等成熟市場的經驗,建立舉證倒置的法律制度。

  “當監管層發現股價異動、成交量放大等市場操縱的要素,而對某些投資行為産生懷疑時,投資者必須證明自己買賣這只股票的合理動機。”張遠忠説。

  加大懲罰力度,被視為打擊新型操縱行為的另一劑“猛藥”。“重典的存在,使人們不敢輕易違法,改變為非作歹者的貪念。”魯桂華説。

  在此基礎上,專家呼籲建立集體訴訟制度,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同時,讓其成為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的監督者。

  事實上,中國股市這個發展中的市場,不僅需要“治療”,更需要“調養”。一方面,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股市回歸其高度市場化的本源。另一方面,通過提升回報水準、強化股東價值理念,讓價值投資取代投機成為主流。

  對於年輕的中國股市而言,徹底斬斷“莊股黑手”或並非易事。但人們有理由期待,伴隨監管與執法的不斷成熟,“莊股”沉渣泛起的病根將最終消除,還股民一個公平高效、健康理性的市場。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