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父兩母嬰兒”風險幾何

  • 發佈時間:2014-11-24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本報駐英國記者 鄭煥斌

  英國是世界上含有“一父兩母”三人遺傳物質的人工授精技術的首創和倡導者,該技術在英國公共調查中也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支援,當然也有人對該技術提出了質疑。據英國《獨立報》11月21日報道,英國資深科學顧問力挺目前尚具爭議性的“線粒體移植技術”,認為“一父兩母嬰兒”所帶來的益處很可能超過其風險。

  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HFEA)專家小組成員羅賓·拉威爾-拜基教授和彼得·布勞德教授指出,“一父兩母嬰兒”醫療技術的益處,超過了它所引發的任何風險。他們曾倡導英國應審慎推進具有爭議性的體外受精(IVF)技術。

  拉威爾-拜基教授就職于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下屬的國家醫學研究院,是一位胚胎學和肝細胞領域的權威,布勞德教授就職于倫敦國王大學,是基因測試和體外受精領域的專家。他們花費3年多的時間,考察了涉及線粒體移植技術所有相關問題的科學文獻。

  線粒體是存在於動、植物等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的細胞器,它為糖類、脂肪和氨基酸借助氧化過程釋放能量提供場所,是機體的“供電站”。在某些情況下,線粒體攜帶的基因材料——線粒體基因組可能因發生突變而産生缺陷,從而導致新生兒罹患先天疾病。而線粒體只經過母嬰遺傳,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體外受精技術,去除母親卵子中有缺陷的線粒體,以確保新生嬰兒健康。目前,科學家可採用兩種技術途徑實現這一目標:一是“原核移植”,即在兩枚已受精的卵子間實現基因替換,剔除線粒體中有缺陷的基因資訊;二是“主軸移植”,即用捐贈者卵子的健康線粒體替換母親的有缺陷線粒體後再實施人工授精,新生的“三親生嬰兒”將在擁有自己父母基因的同時,也攜帶卵子捐獻者的少部分基因。

  兩位科學權威指出,借助於第三者捐助的健康線粒體培育體外受精胚胎,可以為那些深受線粒體病困擾的女性提供機會,使其能擁有身體健康的親生子,這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他們在給美國一位同行的聯名信中寫到:“對於那些存線上粒體DNA突變的夫婦來説,除了這種方法之外,無法找到其他替代方案,使其能擁有與自己遺傳基因有關的孩子。任何一种醫療技術首先使用於人類時都會産生風險,無論是心臟(或腎臟)移植技術,還是首次體外受精技術(或移植前用於基因診斷的胚胎活檢技術)。在考慮治療風險時,必須考慮到不採用這種技術所帶來的負面結果,對兩者進行全面權衡。”

  兩位教授在信中解釋説,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長期以來一直在審慎考慮體外受精科學,但他們並沒有發現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該技術對人類來説是不安全的。

  美國加州聖迭戈醫學研究所幹細胞項目主任埃文·斯奈德所領導的一個類似科學小組,負責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就體外受精移植技術問題提供建議。上周他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曾警告美國在開始進行臨床治療之前,需要就安全性問題做進一步研究,而完成這項工作需要2年到5年多的時間。

  今年6月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官員曾指出,就目前看來並沒有證據顯示“線粒體移植技術”是不安全的。英國議會計劃不久將投票決定是否允許該局頒發體外受精許可,這意味著英國不久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線粒體移植技術合法化的國家,從而使産科醫院可以向線粒體家族病患者提供治療。

  (科技日報倫敦11月23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