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民樂 菜農喜

  • 發佈時間:2014-11-23 23:29:18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倩茹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天提前購買冬儲菜,是每家每戶的‘大事’。為了全家人的冬春菜肴,還沒入秋就得籌劃著挖菜窖的事。因為在市場上根本找不到新鮮蔬菜。”年近50的阿佳措姆對過去吃菜難,至今仍記憶猶新。

  由於受自然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的影響,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區群眾的“菜籃子”都比較匱乏。1988年,我國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從此,我區群眾的“菜籃子”産品産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

  而今,在拉薩市的各大菜市場,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燥熱盛夏,各種時令蔬菜應有盡有,能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在這裡都能找到。記者在拉薩市娘熱路蔬菜批發市場走上一遭,看到菜攤上擺放的各種蔬菜,根本感覺不到季節的變化。

  昔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老三樣”,如今早已不再風光。一位買菜的老人買了一斤青菜苔,順便還買了一些番茄和玉米。老人笑著説:“現在菜品多了,大家都吃營養價值高的,誰還只吃蘿蔔、馬鈴薯啊。”

  次仁是達孜縣塔傑鄉的農民,擁有6個蔬菜大棚。近幾年來,憑藉蔬菜種植的收入和政府的補貼,次仁新蓋了一座小樓房。“由於家裏人多,以前種地、打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搞大棚種植後,我們家的生活有了不小的變化,開始奔小康了!”次仁笑著説。

  已退休兩年的馮女士每年都要進藏幫忙照顧2歲大的外孫。記者剛來到馮女士的家,就見她拎著滿滿兩個袋子的蔬菜進了家門,滿臉笑容的她告訴記者:“以前在拉薩很少吃到新鮮蔬菜,每次從內地回來都要帶很多蔬菜。現在不一樣了,想吃的,在拉薩都能買到。”

  小小“菜籃子”,涉及千家萬戶。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菜籃子”都是最直接的民生問題。

  近年來,拉薩市8大農貿市場開放了230個免費攤位,主要供拉薩市七縣一區的菜農銷售蔬菜。據了解,拉薩市政府每年撥出50萬元作為這些免費攤位的補貼,攤位的租賃費用全由拉薩市政府承擔。另外,各農貿市場對鮮活農産品銷售包括畜禽及畜禽産品、蔬菜、水果等的檢疫費全部免收。

  在位於堆龍德慶縣乃瓊鎮崗德林村1000畝開闊平地上,920棟高效日光溫室一字排開。在崗德林村蔬菜基地,像高懷忠一樣的蔬菜種植戶每天都在忙碌著。據了解,老高來拉薩種菜已有20多年了,2006年開始來到崗德林村蔬菜基地種植溫室蔬菜。他現在承包了4個大棚,除種植辣椒、番茄、蘿蔔等蔬菜品種外,還種植花卉。

  記者走進老高的一棟溫室大棚,綠油油的蘿蔔苗長勢喜人。“去年我和老婆種了4個大棚,年收入增加到8萬多元。現在可種的品種比以前多了,蔬菜成熟後,一個電話,收購商就到府了,很方便。部分通過合作社批發給超市,部分批發給農貿市場。”高懷忠笑著説。

  近年來,西藏本地溫室大棚蔬菜越來越多地涌現在市民的餐桌上,西藏本地種植的蔬菜也逐漸在蔬菜市場中佔據著越來越大的份額。

  如今,高原人家的“菜籃子”與內地沒有什麼差別,內地流通的大部分蔬菜在西藏都可以自産;藏雞、藏豬、藏魚的規模化生産,改變了過去肉類供不應求的局面。高原人家的餐桌上正日益變得豐富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