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裝滿“好生活”
- 發佈時間:2014-11-23 23:29:17 來源:西藏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倩茹
“菜籃子”工程是廣大菜農增收創收的重要途徑。為打造好本地“菜籃子”工程,全區各級政府不遺餘力。
秋冬季節是蔬菜生産淡季,如何保障消費者“菜籃子”豐足,廣受關注。本報記者走進大棚、深入市場,對今冬蔬菜的生産、供應等環節進行了一一走訪。
蔬菜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是事關民生的大問題。
為了滿足廣大群眾對綠色蔬菜的需求,近年來,結合現代種植技術和高原自然條件的大棚種植業在我區得到迅速推廣。
不留監管漏洞
近日,記者在拉薩市娘熱路蔬菜批發市場看到,從淩晨4點開始,來自周邊菜市場的商販就陸續趕到市場佔位置,以便購進最新鮮的蔬菜。在依次疊加的果蔬堆裏,既能見到本地溫室大棚種植的蘿蔔、白菜,也能看到剛從內地轉運而來的南瓜和水果。市場一側的墻壁上,大型的LED螢幕滾動閃爍。“蔬菜價格、農殘檢驗結果都會實時公佈。如果銷售不合格産品,最嚴重的處罰是被撤銷經營資格。”一商販指著螢幕上的字幕説。
走進拉薩市蔬菜生産基地白定村,由城關區投資3660萬元修建的500余座溫室大棚整齊地排列著。白定村農村經濟合作社副理事長達娃扎西介紹説:“為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蔬菜,科技示範園區還引進了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對村民種植的蔬菜進行檢測,不合格的蔬菜絕對不能上市銷售。”記者了解到,白定村群眾在園區內種植了青椒、番茄、蘿蔔等10多個蔬菜品種。
達娃扎西説,目前,拉薩多家農貿市場、超市前來他們村訂貨。近幾年,一些超市與白定村農村經濟合作社簽訂了“農超對接”合同,這樣一來,科技示範園區的蔬菜就可以直接發往超市銷售,蔬菜價格自然比農貿市場便宜些。現在,進入超市的新鮮蔬菜每天都被搶購一空。
自治區農牧廳種植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城鎮消費群體迅速擴大以及對蔬菜産品需求的增加,刺激和帶動了蔬菜生産發展,呈現出産銷兩旺的勢頭,涌現出了一批蔬菜生産專業村和專業戶,拓展了就業渠道,成為見效快、增收多的一個大産業。
産銷一體樂菜農
盧師傅是城關區納金鄉納金村的一名菜農。“我們把蔬菜從地裏摘起來後,優先供給早就預定了這批蔬菜的批發商。批發商將蔬菜運到拉薩市內批發市場後,他們又會批發給商販,最後才是市民從農貿市場或蔬菜零售商處購買。”盧師傅説,對於外地産蔬菜,則需更多環節才能到達市民的餐桌。
“我們的番茄、青椒等蔬菜這幾天已經開賣了,即將上市的空心菜長勢也不錯。春夏季上市的小白菜賣了5600元,除去種苗、化肥、農資成本,四個大棚一年可收入8萬餘元。”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白定村村民德吉説。在談到平價蔬菜直銷車時,德吉更高興:“在政府扶持下,公司直接收購,對菜農而言,既解決了銷售方面的顧慮,菜價每斤也比批發商要高兩角以上。”
在拉薩市藥王山農貿市場,蔬菜零售商陳大姐告訴記者,隨著我區蔬菜種植基地不斷增多,本地蔬菜的供應量越來越充足,在她銷售的近40種蔬菜中,本地蔬菜就佔到了80%。“本地蔬菜不僅上貨快,品種也增多了,比如小香瓜、奶白菜這些菜都是新增的種類。隨著本地蔬菜數量、種類的增多,我們就不再需要大量從內地轉運了,菜市場裏,大夥賣的基本都是本地蔬菜,當天買當天賣,市民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鮮又便宜的蔬菜。”陳大姐説。
“菜籃子”工程走向成熟
近年來,日喀則地區白朗縣根據自身實際,大力發展蔬菜産業,走出了一條以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為平臺、以縣蔬菜公司和各類合作社為龍頭、以蔬菜標準化生産基地為紐帶、以縣鄉村科技力量為支撐的蔬菜産業發展格局,使該縣成為全區重要的蔬菜生産基地;林芝地區與對口援藏的福建省聯合開展了本土魚類人工增殖放流、尼洋河漁業資源調查與合理利用研究,並建設了水産良種繁育場,提高了林芝漁業的“造血”功能;山南地區在湖南省農業廳選派的畜禽養殖專家的幫助下,在開發藏雞資源的同時,聯合組建了西藏山南雅礱綠色畜禽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各地日益興旺繁榮的“菜籃子”工程,為群眾生活品質上臺階提供了保障。
拉薩作為自治區首府,按照自治區“十二五”規劃,新增的26處蔬菜種植基地建成後,將形成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全區的一個流通大市場。目前,拉薩市城關區黨委、政府已成立了城關區凈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多渠道融資實施惠民項目。通過開展平價蔬菜直銷車進社區等活動,來平抑和穩定農畜産品價格。投放蔬菜直銷車,立足於老城區、廉租房小區等消費群體,蔬菜銷售價格比超市、農貿市場蔬菜價格低10%至30%。
“菜籃子”工程,事關群眾生活品質。自治區有關部門將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使全區“菜籃子”工程産業基本實現生産規模化、區域特色化、品質標準化、産品安全化和行銷市場化,實現“菜籃子”工程生産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