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縱橫薄滿輝:“做出一些東西,去服務整個社會”
- 發佈時間:2014-11-23 10:56: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周劼人 鄭曉奕 王曉潔)“這確實是個問題……”記者想請薄滿輝在自己産品LOGO下拍張照片,他犯了難。航旅縱橫上線兩年多,辦公區域竟連一個懸挂的LOGO(品牌標誌)都找不到。
內斂、低調,甚至有些神秘,是外界對從一個國企內部誕生的産品及團隊一直以來的印象。
做航旅縱橫,“是偶然也是必然”
航旅縱橫出自誰手,知道的人甚少。但2014年10月,航旅縱橫推出不到三年,活躍用戶卻突破1000萬。
2012年,中國民航資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信”)推出了一款航旅類移動服務産品——“航旅縱橫”,主要向旅客提供從出行準備到抵達目的地全流程資訊服務。“中航信”前身是民航總局的一個計算中心,是國資委旗下唯一從事資訊服務的央企。
一個典型的B2B公司,怎麼幹起了B2C業務?
“是偶然也是必然。”薄滿輝回答。
必然,是因民航業存在資訊不對稱、不透明,由此導致旅客滿意度下降的現狀;偶然,則是一次彙報。
其實,在航旅縱橫上線一年多前,薄滿輝已胸有成竹。在一次跟隨領導出差的途中,他把已爛熟於心的方案講給領導聽。
“我不太會以情感人,但會比較有理智地進行分析。”薄滿輝這樣評價自己。在那次彙報中,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談論“中航信未來出路在哪”。
“中航信應該從一個行業企業轉變為社會企業,否則未來企業未必會倒掉,但會失去獨立生存的價值。”薄滿輝回憶,“如何轉變角色走進社會?那就服務大眾嘛!”
就這樣,他把産品構想帶到公司最高決策機構。2012年初,航旅縱橫終於有了第一個家——北京東四民航資訊大廈房號為734的一間辦公室。
30多平方米,1個負責人,4個借調來的員工,外加幾名實習生,一款被業界譽為“來自國企的奇葩”的APP,就這樣上線了。
崇拜張小龍,“不是因為微信才喜歡他”
航旅縱橫既不是市場上唯一的航旅類APP,更不是最早的。航班管家、飛常準等産品都早已獲得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用戶以及過千萬美元的風投。但航旅縱橫一面世,就有投資人稱其是“勝利”,“這樣一來,另外兩家想融資就很難了。”
“勝利”的原因,當然暗指其背後的中航信在民航數據方面的強大優勢。這也成為日後航旅縱橫頻被業界“詰問”的原因。
對此,薄滿輝很自信:“數據是開放的,我們能拿到的別人基本都能拿到。”
但薄滿輝也有很難的時候。外人往往看到在國企做事的便利與好處,其實難處“無法為外人道”。
2012年年中的一天,薄滿輝非常器重的一位已經幹了四五個月的實習生,找薄滿輝訴説家中父親病重,如果再不能調進公司、拿到薪水,就只能離開。但無奈體制限制,很難很快將他調入,並給出一個可觀的年薪,最後只能看著他離去。
體制機制不夠靈活,激勵制度有限,甚至起初連測試機都沒有……
回顧艱難的日子,薄滿輝説自己愈發崇拜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了。
“不是因為微信才喜歡他。”薄滿輝説,“他最牛的一點是能把整個騰訊的資源調動起來,為微信所用。要知道,在一個龐大的體系內孵化一個産品,要處理各種矛盾和關係……這太不容易了。”
與員工坐在一起辦公,“沒有隔閡,溝通順暢!”
面對體制機制的約束,薄滿輝從不憤憤,“沒有集團的支援,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讓我們成立公司。
2014年,航旅縱橫從中航信獨立出來,成立一級子公司,註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
即便如此,這個平均年齡27歲的團隊,依然只拿著每月幾千元的薪水;作為産品創始人、中航信移動科技公司的負責人,薄滿輝現在還和所有的員工坐在同一個大開間裏辦公。
“沒有隔閡,溝通順暢!”他説。
他曾在一個演講中説過,航旅縱橫的成功歸功於兩點,第一,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第二,員工不計回報。
“這有點反人性,但傳統企業在轉型創新時如果沒這點精神,很難做起來。”
這點“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尤其充分。
薄滿輝大學畢業就進了人人羨慕的公司産品部,但這個“理工死宅”卻向領導要求,要寫代碼、做開發。“我喜歡和機器打交道。”他説。
雖然隨著工作經歷的豐富,他不得不學會如何與人溝通,但卻很難改變他的“一根筋”性格。在移動網際網路風起雲湧、許多人靠跳槽漲身價的年代裏,薄滿輝卻十幾年服務於同一家國企。
為什麼如此執著。他説,當初找工作時一位在中航信工作的師兄告訴他:“這裡是整個行業的資訊中心,你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東西,去服務整個社會。”
“做出一些東西,去服務整個社會。”就是師兄的這句話吸引了他,並預言了他的今天和今天的航旅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