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粥少僧多,公共標準亟待出臺

  • 發佈時間:2014-11-23 01:30: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賈婧 毛宇

  ■科技資源開放共用

  日前,《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獲得審議通過。從《意見》中不難看出,我國科技界經常面臨這樣的尷尬:耗費了國家鉅額資金的儀器設備,沒有得到很好利用,卻躺在實驗室裏睡大覺。周邊科技水準比較發達的國家又是如何面對和解決此類問題的呢?

  “就《意見》談到的科技資源分散、封閉、重復、低效等問題,從微觀上説,這種現象在我們學校的各個課題組也是存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系朱弟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課題組獨立運作,部分科研經費專款專用,每當科研經費到期前,尚未使用的經費也有突擊花費的現象。

  但他同時表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公共和大型儀器使用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絕大多數公共儀器實現了網上預約服務,所有用戶都必須上崗培訓,培訓合格後獨立操作,分析處理數據,如果違反儀器使用規則,就會受到警告甚至處罰。

  “其背後不僅是管理理念、制度文化的因素,同時也得益於資金雄厚和資訊化水準的支撐。”朱弟表示,實際上國內大型儀器在某些院所或某些高校的部分院係也實現了網上預約、使用登記、獨立操作和全天候開放的做法,只是這些做法還不夠普遍,這就急需一個公共標準的出臺,政府來完善和統一這些做法。

  “這些機構的某些大型儀器利用率很高,甚至爆棚。多年前我就知道復旦大學化學系,就有研究生排隊到淩晨才有機會上機測試的情況。”在朱弟看來,由於中國國家大,表面上看似儀器閒置、重復和低效的現象較多,但實際上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準差距大,中國的高端、精密儀器總量還是太少,每人平均就更少了。

  在大型科研設備建設和使用方面,中國和日本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開發戰略中心首席研究員林幸秀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設備購買比較難,二是如何運營這些設備,令人頭疼。

  林幸秀把大型科研設備分為幾個級別,分別是:大學內部幾個學院共用的設備;歸國家所有的設備;幾國共建的大型科研設備。而這些設備在建設和共用方面都存在兩個共性問題:有關方面各分別出多少錢,以及到底誰能使用。

  首先,從幾國共建的大型設備方面看,如多國在美國夏威夷共建的大型天文臺,這些設備最開始在建設時間、地點和資金比例方面,往往是爭論的焦點,而一旦計劃落實,執行起來速度很快。其次,日本政府若要出資建設科研設備,往往需要各個研究機構列出需求清單,隨後政府決定滿足誰的需求。而在滿足需求的順序方面,經常會産生爭議。“這個時候,政府給出指導意見以及政策,顯得非常重要。”林幸秀説。

  最後,大學內部也有幾個學院爭搶少數科研設備的情況。這在以前是由政府來決定分配,但現在都交給研究員自己解決了。

  “但是我認為中國和日本的區別在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科研經費總量是領先的。相比之下,日本的經濟還處於疲軟期,沒有那麼多的設備投入。”林幸秀説。

  關於如何實施設備共用,林幸秀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來説,到底誰有設備的共用權,是科研人員之間討論的結果。同時,共用費用也需要做出權衡,設備生産方希望越多的人用越好,可以取得收益,但是設備使用方也會考慮支出太多而使自身科研經費緊張。

  日本科研設備空置率比較低,大家都在爭搶使用。日本政府面臨的是粥少僧多的局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