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志剛:“創新”創造需求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鮮活的事例一再告訴人們,消費潛力和消費能力是真實而巨大的存在,關鍵在於採取什麼方式和措施將其激活與挖掘出來。應瞄準市場的潛在需求特別是群眾多樣化需求,發揮創新的原動力作用,在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上持續發力,以創新開闢市場需求新天地。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創新”創造需求。

  “雙11”過去一段時間,不少人還在為“天貓”全天成交571億元的奇跡震撼不已。571億元,是2009年“雙11”首次啟動時的1000多倍,是去年362億元的157.7%。如此龐大的購買力怎麼就突然冒了出來?有的將功勞歸到“促銷”上,有的覺得新一代勞動者“當家做主”是主因,還有的認為創新才是具有共性特質的秘密。顯然,最後一種觀點更徹底,它揪住了亂麻繩中的“線頭”。

  業態創新能帶來需求的擴大,這是早就被證明了的。以前買電器,消費者首先想到的是百貨商場,後來蘇寧電器等率先開展專業連鎖經營,統一的店名、統一的標誌、統一的採購、統一的管理手段,大家陡然發現這個“吸金”力更強,去買32英寸電視的可能最終選了40英寸的,同時還額外買一個樣子誘人的小電器。蘇寧上市以來股價上漲的倍數得以千計,原因就在於此。近年來網購大行其道,這個基於網際網路的零售新業態,不僅讓流通環節顯著減少,價格大幅下降,還符合現代顧客購物追求的“兩便性”,即便宜和便利,更能讓消費者的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得以滿足,讓産需精準對接。麥肯錫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為,網際網路不只是自動化的工具,更是快速拓展市場的力量,如果採取恰當的措施支援其發展,網際網路能更有效地分配資源,甚至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總需求。從我國情況看,今年1至10月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5.6%,遠遠高於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的增速,就是一個有力佐證。

  科技創新對需求的創造,也頗為明顯。幾年前,人們還在使用諾基亞等功能機,其特點是簡單耐用,也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好。蘋果在智慧機上取得突破,一下子改變了消費者的想法,更多的人不再滿足把手機僅當作打電話、發短信的溝通工具,而是當作智慧終端,娛樂、購物乃至就醫諮詢都在上面完成,手機由耐用消費品變成了追時髦的“快消品”,市場一下子就擴大了,“果粉”、“米粉”徹夜排隊買手機的現象屢見報端。另據報道,中興生産的“小牛二代”努比亞手機、小米公司生産“小米4”、華為生産的“榮耀6”,自上市以來就一直很緊俏,基本是每天産多少賣多少。今年10月份,限額以上通訊器材零售“井噴”,同比增長42%。

  體制機制創新,對需求的影響更具根本性。我國城鄉居民的儲蓄率高達50%左右,整個M2長期保持在120萬億元上下,如果能在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創新機制、完善體制,讓城鄉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那麼,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馬車”勢必跑得更快。

  需求是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最為寶貴的經濟成長要素,企業的效益歸根結底取決於市場需求,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害也在於能否有效擴大國內需求。創新是打開需求大門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回顧中國經濟每一回破繭成蝶,靠的都是創新,不單是技術創新,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雙11”等“創新”創造需求的鮮活事例也一再告訴我們,消費潛力和消費能力是真實而巨大的存在,關鍵在於採取什麼方式和措施將其激活與挖掘出來。各行各業都應瞄準市場的潛在需求特別是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發揮創新的原動力作用,在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上持續發力,以創新開闢市場需求的新天地。

  (本文執筆:馬志剛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11月21日第五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