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集村莊裏的『電商王國』
- 發佈時間:2014-11-21 04:31:35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裡曾經是蘇北最凋敝落後的鄉鎮之一,如今卻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這裡曾經村民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孩子,如今卻大批年輕人返鄉在家裏創業致富;這裡曾經沒有任何産業,如今卻“無中生有”地興起網路銷售、板材加工、物流、零配件等眾多産業。
這些變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讓我們走進江蘇睢寧縣沙集鎮一探究竟——
本報記者李麗穎吳佩
11月11日,網路購物的狂歡節,江蘇睢寧縣沙集鎮一夜未眠。東風村25歲的村民段亮從零點開始,就一直守在電腦前接網上的訂單,之前備足的4000件貨顯然已經不夠:“訂單實在太多,幾乎接到手軟,晚上的營業額估計就有十幾萬元了。”段亮經營著一家叫做“段氏木業”的淘寶網店,直銷簡易組裝傢具,生意相當不錯。一年一次的“雙十一”購物節,在他看來,既是一場“硬仗”,也是一次電商的狂歡。
“接單接到手軟”的不止是段亮。在這個擁有1180戶農民的蘇北村莊裏,已有近2000家網店,它們入駐在淘寶、天貓、京東商城、亞馬遜以及一號店等網路平臺上。多數網店跟段亮一樣做傢具直銷,今年的“雙十一”,這些電商們不僅備足了貨源,還備足了熬夜接單的泡麵和“紅牛”飲料,扎紮實實地“血拼”了一把。
你可千萬別小看了這個“淘寶村”,沙集鎮黨委書記邱良超對記者形容:“這裡家家做淘寶,人人是電商,個個是老闆,資産過千萬的不在少數。”據統計,僅僅是東風村,2013年的傢具銷售額就已突破10億元。而在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3年度發佈的報告中,沙集鎮更是在全國8個省14個淘寶村中位居榜首。
用一台電腦、一根網線,沙集的農民走進了浩瀚的網路市場,構築起了屬於自己的“電商王國”,他們從這裡起步,不斷地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了世界。
從第一家到兩千家,一根小網線連結起大市場,“泥腿子”農民變成時髦電商
説起沙集“電商王國”的發展,“孫寒”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即便是現在,31歲的孫寒依然會説,7年前,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不經意在村裏開的第一家淘寶店,居然會成為點燃全鎮電商發展的“星星之火”。
在村民的眼裏,孫寒是個能折騰的人。2005年,他從南京林業大學畢業後回家工作,成為了睢寧縣移動公司的員工,可沒過多久,公司裁員,他被精簡了,公司以充值卡的形式發放給他部分工資。面對數千元的移動充值卡,孫寒嘗試著通過網路售賣,居然全部賣出。他意識到,網路可能是自己今後發展的一個巨大舞臺。
2006年底,孫寒註冊了第一家淘寶店,兩個朋友陳雷和夏凱也先後註冊了網店,這三個人就是後來被村裏稱為電商起源發展的“三劍客”。然而,開店初期究竟應該賣些什麼,“三劍客”並沒有想清楚,偶爾售賣從義烏批發來的小商品,成為了淘寶店的主營。
轉機出現在2007年。一次在上海出差,孫寒偶然在市場上看到一些別致的木質傢具,他有了新的靈感:能不能把這些傢具放到網上賣呢?為了驗證想法,孫寒帶了些樣本進行試驗,結果發現,木製傢具網銷的市場很大,假如産品能夠在農村生産,利潤將會更加可觀。説幹就幹,“三劍客”投資了十多萬元建個傢具生産小廠,開始小型規模化生産、銷售簡易組裝傢具,當年的銷售額就達170萬元。很快,他們每人每月有了上萬元的收入。
開淘寶做傢具,孫寒不出門就掙到錢的事,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一些村民犯嘀咕:這孩子每天都在家裏發貨幾十單,卻從不見人到府付錢,也沒個像樣的店舖門面,做的到底是哪門子生意?他是不是在搞傳銷?然而,在得知實情後,村民們紛紛向孫寒“取經”,並模倣“三劍客”開網店、開公司,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電子商務模式迅速在沙集發展。
段亮的“段氏木業”是2009年開始的。“我當時在宿遷讀大二,機械自動化專業,看到孫寒做淘寶生意那麼好,我就直接休學回來了。”段亮告訴記者,自己性格內向,主要負責傢具的生産,而性格外向的弟弟段強則負責客服和銷售。如今,“段氏木業”儼然成為了他們的家族産業,不僅入駐了剛剛建成的沙集電子商務園區,擁有3000平方米的大廠房和全自動化的加工設備,而且每日的淘寶流水都在兩萬元以上,純利潤達到了10%。
同樣受孫寒影響的,還有49歲的東風村會計王萬軍。“我當時看到快遞天天在孫寒家里拉貨,覺得特新奇,一打聽,原來人家做的是淘寶生意,在網上賣板材傢具,可我不相信在網上賣東西就一定能掙到錢。”儘管心存疑慮,可王萬軍還是開起了店。他至今還記得接到第一單生意時的情景。“那是2010年7月,當時開店都兩個月了,卻一直沒開張,忽然有一天一下子賣了10多件商品,那感覺簡直太好了。”王萬軍説,有了第一筆單子,之後的生意順利了起來,單子也越接越多,每個月都有數萬元的流水,甚至還發展了海外的固定客戶。
跟記者聊起開店的經歷,王萬軍自嘲説“囧事不少”。“我年紀大,打字慢,剛開始做客服,跟顧客聊天特別慢,有顧客受不了,發過來一句話‘我去睡覺了,等醒了再和你聊吧’,直接下線了。這把我給氣的!幹著急啊。”為了更好的經營網店,王萬軍把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兒子王靜特意叫回了家,讓他接替自己來做客服。之後,他又將女兒叫回家一起幫忙,生意紅紅火火。前年女兒出嫁,他一直“耿耿於懷”,認為這是“家族産業發展的最大損失”。
如今的沙集鎮,已經有近2000家的網店,農民幾乎個個都是電商,都是資産百萬的老闆。走在東風村老街上,板材加工的聲音,淘寶客服的“叮咚”聲,不絕於耳。這個原本安靜的蘇北村莊,開始變得忙忙碌碌。“我當初就是想自己做,沒想到,這個淘寶店居然帶動了其他的村民一起致富。而且,還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網路的力量,農民的力量,都不能忽視。”孫寒感慨道。
從加工到物流,從零配件到包裝設計,電子商務的産業鏈帶動諸多産業同步發展
作為沙集鎮的黨委書記,邱良超現在向外人介紹沙集再也不用擔心沒話可説了。“以前別人問我沙集的主導産業是什麼?我幾乎答不出來,現在,我們這的産業太多了。”
7年前,沙集鎮的村民大多從事傳統的種植、養殖和粉絲的生産加工,曾有一段時間,回收廢舊塑膠甚至成為村民們賺錢的主要營生。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不産木材的沙集鎮,居然形成了規模可觀的傢具加工製造業,同時品類齊全、各式各樣的傢具在這裡幾乎都制做。
探究其中的原因,邱良超認為,正是由於沙集電商就地採購生産,直接帶動了當地製造業完成“三級跳”。“網商從自家的小院起步,剛開始以家庭成員為主,搭個棚子開始幹,幾千塊或上萬塊錢的簡易設備就能製作傢具。之後,他們開始雇人,規模上來了,上百平方米的場地,幾十萬元的投資。再往後,就是大廠房,雇工達幾十人,設備可達百萬元。”
而隨著新電商的不斷加入,沙集的傢具加工製造業顯示出勃勃的生機,同時還帶動著物流、零配件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産生和快速發展。而這一切,都成為了沙集這座電商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要問中國的快遞公司到底有多少家,來我們村裏看一看就知道了。”位於東風村老街中心位置的天天快遞,是最早入駐沙集鎮的快遞公司之一。老闆娘劉艷見證了沙集快遞物流業競爭格局的變遷和愈演愈烈。“這條老街有43家快遞了,今天還剛開業了兩家呢。”
順著劉艷的指引,記者看到,整條東風村的老街上密密麻麻地林立著EMS、圓通、佳吉、天地華宇、申通、中通、匯豐、德邦等物流快遞公司的招牌,而在距離天天快遞不到200米的地方,當天又新開了兩家快遞公司,一家叫“遠成物流”,一家叫“華中快遞”。劉艷努著嘴説:“這些公司的名字,我聽都沒聽過。”
每天下午4點半,是老街最熱鬧最忙碌的時候。準備發貨的電商們紛紛拉著貨來到各家快遞物流公司的門口,開始下單交錢發貨。此時的劉艷坐在倉庫前面的桌子前,一邊與送貨的電商聊著天,一邊收單劃單算錢,土黃色的寫字桌上已經堆起了厚厚的一沓沓快遞單。
儘管競爭激烈,但各家快遞和物流公司各有分工和主打,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有的主發江浙滬,有的主發珠三角。與其他後期進駐的大快遞公司相比,天天快遞走的正是低價路線。“現在我們一天的訂單量在150份左右,平均發貨15—16噸。雖然利潤薄,但好歹有20—30個固定的大客戶,散客的單子也不少,每月的毛利潤也能維持在30—40萬元。”
另一家與天天快遞同期入駐沙集鎮的圓通快遞公司睢寧總代理王為銀則向記者感慨:“現在整個睢寧縣快遞發貨量,遠遠不如東風村一個村的。”據統計,2013年,東風村物流快遞月出量就達到1000余噸,近萬件。
電商王國的崛起也帶動了淘寶拍攝、網頁設計等一些新興産業的發展。來自安徽宿州的電商設計師黃歡和小夥伴劉明一起,剛剛將他們的“焦點攝影”開在了東風村的老街上。而在此之前,老街上已經有9家攝影店了。“我們的店今年4月才開,別看競爭激烈,可生意好得不得了。”25歲的黃歡,話語間洋溢著一種特別的驕傲。
即便是在採訪的時候,這個説“生意好得不得了”的小夥子依然緊盯著電腦螢幕,不停地修圖。一旁的劉明忙著跟來店裏的電商洽談業務。“‘雙十一’我們接了好多活,即便不睡覺,這些活也都幹不完。”與普通的淘寶攝影不同的是,黃歡的團隊強調個性化定制,不僅做淘寶攝影,還做網頁設計、産品設計,一個傢具網頁設計的價格在500—2000元不等。從開業至今,他們每個月的流水都在10萬元左右。
“只要有淘寶村在,我們的生意肯定就在,而且也一定會越來越好。”對於未來的發展,黃歡並不擔憂,“網頁是電商的門面,看到自己做的網頁幫助電商們提高了銷售量,我就特別有成就感,我們也就有了口碑,這樣回頭客也就越來越多。”
而就在東風街的另一頭,黃歡的分店也已經開業。
人富了,家美了,打工的青壯年們返鄉了,凋敝的村莊又熱鬧了,人情溫暖回來了
王萬軍家的那輛現代轎車是2012年買的,儘管還很新,但他告訴記者:“我今年生意好,還想買輛寶馬開開。下次你們再來採訪,就坐我的車。”
電商王國的崛起,為沙集鎮的村民們開闢了一條致富的道路。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樓房,買上了小轎車,甚至擴建了新廠房。王萬軍自豪地説:“在我們沙集,開寶馬可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有錢了,沙集鎮村民也開始追求生活的品質。“有機會你可以去我們縣裏最好的KTV瞧瞧,如果有10個包廂,有8個肯定都是我們東風村的村民。這説明什麼?説明我們的日子好了,大家也學會忙裏偷閒,出來娛樂了。”王萬軍笑著説。
截至2013年底,沙集鎮東風村農民的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已經超過萬元。這一水準,在睢寧縣,甚至是徐州市都遙遙領先。同時,農民電商們也早已欣然接受了網購,據統計,2012年,當地網購的消費額也達到了上億元。
與此同時,電商的發展還讓當地的社會治安狀況也變好了。邱良超解釋其中的原因:“一方面,開淘寶讓村民們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大家的觀念也轉變了,更開放也更包容了。另一方面,家家戶戶都忙著掙錢,都有正事幹,什麼賭博鬥毆之類的自然都沒了。哪還有時間無事生非啊。”據沙集鎮派出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幾年當地刑事案件和民事糾紛都明顯下降了。
其實,電商崛起帶來的社會效應不止於此,産業結構的變化,也讓整個村莊的生態變美了。從小生活在東風村的劉艷對這點頗有體會:“我們這裡,原來有很多人都是做廢舊塑膠的回收,當時房前屋後堆得滿滿都是垃圾,河流又臟又臭,環境污染嚴重。你看,現在沒人收廢舊塑膠了,大家蓋樓修路,污染沒了,河流乾淨了,村莊也都整潔了。”
而對於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一輩人來説,他們最看重的變化,則是原本在城裏打工的兒孫們都回家了,原本分開的一家人重新團聚,凋敝的村莊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用睢寧縣委書記王軍的話説:在東風村,除了少量在外做裝修、做建築工程的,差不多九成多的年輕人都回來了。
“沙集原來是蘇北的勞務輸出大鎮,我們沒有産業,土地又少,農民只有靠出去打工賺錢,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人口多,村裏沒人氣,老人沒人養,小孩沒人管,這都帶來了不少問題,現在完全不一樣了。”王軍告訴記者,電商帶動一系列産業發展,讓出去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而隨著他們的回來,之前困擾已久的“三留守”的問題也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62歲的王京章是個傢具的打磨工,從小學木匠,原來需要到外地去兜生意幹活,常年四處奔波。現在,沙集鎮傢具加工製造業發展起來了,他在家門口就有幹不完的活,“我打磨一張實木床收190元錢,現在每個月都能收入上萬元。”王京章笑著説。
更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是原本考出去的大學生。2009年,王建東從南通航運學院畢業後,原本打算去南京上班,當看到鄉親們在家開淘寶掙錢,他就決定返鄉創業開淘寶店。“在家工作,能照顧到父母,賺的錢也不比大城市裏的少,我覺得很好。”王建東説,“我們沙集不是有條標語麼:‘出門打工東奔西跑,不如在家上網淘寶’。”
“淘寶真的要靠老人來開,幾乎不太可能。現在,村裏出去的大學生回家創業了,這可是大好事啊。”王萬軍説,鄉村電商真的要發展,肯定是要靠有知識有想法的年輕人,年輕人的到來,給村子注入了新的生氣和活力,他們是農村發展的未來。
産業的快速發展,拉回了本村的人,也吸引著周邊兩萬多農民到沙集來發展。而在王軍看來,電商産業發展還具有另一層更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帶動和推進了沙集城鎮化的進程。“你看,電商發展帶動了物流業,老街不夠寬,我們就修了路;網路太繁忙,我們又進行了網路升級和改造;電商開店沒地方,我們還專門投資建産業園。農民們轉變了觀念,在家創業致富,而現在的各項資源也都在向沙集聚集,這裡已經不是過去的小村莊了,儼然已經是一個城鎮。可以説,沙集電商的發展,就是資訊化帶動産業化、帶動城鎮化的典範。”王軍感慨道。
從散戶經營到集團作戰,從模倣到創品牌,未來發展需要資源整合,沙集電商呼喚轉型升級
回顧整個創業歷程,王萬軍告訴記者,起初他開店時,並沒有配套建加工廠,都是問別人拿貨。“當時我覺得電子商務抓不到,看不見,不敢多投錢。”後來,隨著訂單的增多,王萬軍搭了個小工廠,卻依然不夠用。採訪中,兒子王靜向記者講述了一件事:“有一次,店裏一下子來了78張單子,當時我激動壞了,直接哭了。”“是太高興?幸福得掉眼淚?”記者問。“不是,裏面也有無奈,單子太多了,我們廠房太小,能力有限,做不出來啊。”王靜搖搖頭,唏噓不已。
“産業要做大,就必須要提高生産能力,我們原有的廠房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太小了,設備又陳舊,很多東西做不了。”同是在電商發展的機遇中淘金的段亮坦言,現在全村都在開淘寶,都在做傢具,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利潤的空間也越來越薄。
事實上,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數家庭小作坊式的沙集電商都開始遭遇與段亮和王萬軍類似的尷尬:生産規模小、設計缺少原創、産品品質不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低,整個電商産業呈現“多”、“小”、“散”、“弱”的特點。即便是最早起步的孫寒,也不能倖免。
為了引導電商産業的升級發展,推進沙集農村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提升,睢寧縣也協調出社會更多的資源支援農民網路創業,進行了産業的規劃和佈局。2011年底啟動建設的沙集電子商務創業園,如今已經完成了第一期的建設,而物流園一期也已經基本完工,首批三家大型快遞公司已經入住。居民區、電商服務區等也都在建設當中。今年8月,段亮將自己的淘寶店搬到了新建成的沙集鎮電子商務創業園區內,成為了首批入駐的六家電商之一。
“淘寶做的是流量,天貓走的是品牌。要做大做強,肯定是需要重視品牌的。”段亮説,去年,他已經開始在天貓上開店了,決定走差異化路線。然而由於缺少相應的産品設計師,如何開發新産品又成為了他的一大難題。
“我們的傢具都是從模倣做起來的,長久發展,肯定要走規模化、原創和品牌的路線。”孫寒説,真正要堅固沙集的電商王國,必須需要轉變和升級,一個是從家庭作坊轉變為現代工廠,一個是從簡單模倣轉變成自主品牌。如今,孫寒開始嘗試與人聯合,規模化生産,他的加工廠不僅能生産簡易傢具,也能生産板式傢具、實木傢具,開始從單純仿製到自主創新,試圖轉型為“您身邊的傢具定制專家”。
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最早將東風村的發展故事總結為“沙集模式”,他表示:“沙集鎮的網商畢竟脫胎于農民、農戶,距離現代企業有很大的距離,缺少制度建設,做大做強很難。沙集電商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政府要合理引導佈局,産業發展需要升級。”
事實上,“孫寒們”面臨的挑戰具體來説,可以概括為“資金”、“土地”和“人才”的短缺。在資金問題上,目前銀行給與電商的都是小額貸款,而這些資金很難滿足升級發展的需要,幾十萬元遠遠解決不了發展的需求;同時網商很難提供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其次是“土地”問題,現在沙集很多都是前店後廠的形式,家庭式小作坊的加工,要發展工廠化就需要土地,擴大面積。再次是“人才”問題,僅以客服人員為例,兩三個月就換,剛上手熟練了,人就走了;同時,從作坊向工廠化生産轉變,更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
對於沙集電商未來的發展,汪向東提出了“沙集模式2.0”的概念,他説,沙集電商轉型是我國農民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過程中,實現自身歷史性的社會蛻變的必然。他建議電商們加強合作與聯合,政府給與更多的政策支援,同時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讓農民草根網商在推動農村社會變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了解,沙集鎮鎮政府也在探索嘗試為電商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2012年睢寧縣沙集鎮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協會秘書長王鵬告訴記者,利用協會平臺,對內可以進行資源整合和人力培訓,以及規範網銷行為和提升品牌;對外可以形成一個強勢的“話語平臺”,跟物流、電信、原材料供應商等談判,獲得低價。目前,培訓每一季度舉辦一次,邀請的專家不僅有淘寶大學的講師,也有研究電子商務的學者教授。就在不久前,協會還專門舉行了京東商城招商交流會,為電商後期發展提供平臺。
沒有人知道,不久的未來,沙集這座村莊裏的電商王國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在已知的過去和現在,這座電商王國,讓農民擁有了平等創業的機會和發家致富的機遇,用一根網線連結了外面未知卻充滿了無限商機的世界。它,締造了一個中國草根農民創業的神話,它,仿佛就是一個理想國,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尋到自己的方向。就像在採訪中段亮對記者説的,電商這條路他會一直走下去,永不放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