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秘樓市“陰陽合同”內幕

  • 發佈時間:2014-11-21 01:00: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只要能成交,房價怎麼做都行”“交易中心有朋友,打點就能少繳稅”……在買房時,不少仲介都會拋出“內部公關”的噱頭來吸引買房者。記者調查發現,避稅“陰陽合同”確實存在,並針對房産交易形成了一條灰色産業鏈。

  借“陰陽合同”避稅近20萬元

  近日,上海某中心城區基層稅務所一副所長因犯玩忽職守罪被判刑,涉及73套利用虛假材料進行申報的二手房交易稅收徵免,造成大量國家稅費損失。而在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近期破獲的一起稅務人員瀆職案件中,該區房地産交易中心稅務徵收人員張某也應允為別墅“降低交易稅費”,向仲介提供“專業意見”,修改合同將成交價格做低。

  “不僅假房産證、假合同、假離婚證都能製作,還能操縱房屋前次交易價格,甚至可以將交易不滿一年的房子做成交易滿五年來逃避營業稅。”上海檢方一位辦案人員説。以上海市某中心城區的一套房屋為例,2011年6月實際成交價508萬元,2004年1月前次交易實際價格為130萬元,黃牛偽造前次交易價格為475萬元。也就是説,將本應378萬元的差價人為縮小到33萬元。本應繳稅20余萬元,實際繳稅1.7萬餘元,逃避稅費達18萬餘元。

  儘管這筆交易少向國家交了稅費,購房者卻沒有獲得多少“好處”。購房者據實繳納的部分稅費通過避稅手法,進入了仲介和部分黃牛的腰包。當事人説,繳稅當天,她在房産交易中心按照較高的稅費標準給了仲介十幾萬元,但自己在門口看見仲介和黃牛去稅務窗口完稅後,“錢卻基本被他們原封不動地拿走了”。

  交易避稅層層繞過調控

  事實上,各地房産交易避稅現象十分普遍。記者近期走訪了多家房産仲介公司,諮詢如何降低房産交易稅費。包括中原地産等知名房産經紀在內的銷售人員均回應稱,可以指導交易雙方簽訂“陰陽合同”,將房産交易登記價格大比例做低,從而實現稅負大幅減輕。

  據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介紹,目前有些房産仲介公司圍繞合同做文章、運作避稅的手段之一,就包括誘使買賣雙方簽訂“陰陽合同”:一份為實際成交合同,另一份為在房管部門登記辦理相關稅費時的合同。做低房産交易價格。一般將房産交易的登記價格做到地區普通住宅指導價附近。上海市民潘女士介紹,2012年10月,她在上海南站附近購買了一套面積58.9平方米的二手住宅,房屋總額為165萬元,應繳契稅1.65萬元。經太平洋房屋仲介公司操作,該房産在房管部門登記時,房款總額被做低為120萬元,直接省去契稅4500元。

  對於房款總額“做低”前後45萬元的差額,在房産經紀人指導下,潘女士與賣房者簽訂了一份補充合同,以裝修等補償費用的形式出現在補充合同中,仲介費用也按照原標準收取。減少與前次交易差價。按照相關規定,轉讓出售購買時間超過5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兩次交易差價徵收營業稅。做高前次交易價格,往往能大幅降低房産實際交易稅費。二手房變新房、“以租代售”等多種方式避稅。比如,對新購買的住房未辦理産權證就再次轉讓,使二手房轉讓變成新房銷售;對不足兩年進行上市交易的房屋實施“以租代售”,即房屋仲介在為買賣雙方代理時,將原購房合同改簽為租賃合同等,用這些方式達到避稅的目的。

  “上述多種方式作假,都少不了基層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配合’。”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賈紹華指出,依法納稅不僅是公民的義務,由於多數房産稅種採取“總價高稅負則高”的原則,還有調控高價住宅市場的目的,個別人的不法“避稅”客觀上是對多數納稅人的不公平。

  標準亟待完善

  據介紹,針對上述避稅手段,目前多地稅務機關已著手加強監管或整改。但也有專家和購房者認為,不少個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標準有待完善。此外,房地産交易環節稅費項目較多,可適當合併、簡化,減少操作空間。比如,許多地方採取普通住宅價格指導線作為徵稅標準,但與住宅市價往往相差甚遠,調整顯得相當滯後。據了解,上海最新的普通住宅標準是2012年3月做出的,如今已沿用了兩年半。現實卻是在過去的兩年半裏,上海地區房價又經歷了一輪上漲。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玨林認為,隨著市場進入調整期,精細化是房地産調控的方向,無論是抑制住房投機,還是保障房建設管理,都需要更為精細化的政策。據介紹,對房産仲介“陰陽合同”“截留”稅費的處罰也有待加強。例如,目前《深圳房地産市場監管辦法》規定,仲介機構幫助買賣雙方操作“陰陽合同”將受到5萬元處罰。儘管這是地方性房地産監管法規率先對“陰陽合同”作出明確的處罰規定,但與數十萬的不法所得相比依然較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