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主題呼之欲出 基金慎對短期走勢

  • 發佈時間:2014-11-21 01:00: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列車本週正式始發。借此東風,目前南方基金華夏基金等基金公司已經上報了滬港通基金,首批産品均為投資于香港恒生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QDII-ETF)。而對於滬港通帶給市場的影響,基金仍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基金忙推滬港通主題

  依據證監會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請進度顯示,9月28日,南方基金上報了一隻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10月10日,華夏基金上報了滬港通恒生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及其聯接基金。兩隻基金目前均已被受理,並且兩隻基金走的是基金募集申請的簡易流程。10月31日,兩隻産品在被受理後獲得了第一次反饋意見,簡易程式的審核期限為受理後20個工作日內,這意味著首批滬港通ETF有望很快獲批。另有消息稱,易方達基金也正在考慮開發專門針對滬港通的分級基金等交易類基金産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稱,兩隻滬港通恒指ETF在上報的産品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二級市場 “T+0”交易。

  有市場人士指出,由於滬港通天然的制度和效率優勢,滬港通産品有望實現比現有港股QDII基金更高的運作效率;費率方面,目前港股QDII基金均需要在香港開立資金和證券賬戶,涉及境外託管行、境外券商的交易和清算,運作費用較高。由於滬港通基金不需要境外託管行以及在香港開戶,託管費等費用有望降低,從而節省投資者投資港股的成本。借道滬港通基金,個人投資者可規避滬港通對個人投資者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資産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的限制。

  “現在,市場上專門投資于港股的QDII産品已經有近20隻左右,如華夏恒生ETF、匯添富恒生指數等,另外還有數只名義上投資于全球,實則重倉港股的QDII産品,如廣發全球精選等。新推的滬港通QDII基金和傳統的港股QDII相比,實際投資股票方面並無多大優勢,業績優勢仍然需要依靠優秀的基金經理。其優勢或僅限于,滬港通系統的‘綠色通道’導致的費率優勢和如果T+0成行的交易優勢。”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從歷史上看,或由於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的地理優勢和上市公司業務類同優勢,投資港股QDII業績排名靠前的往往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如今年排名靠前的是富國中國中小盤和廣發全球精選。因此,未來如果推出主動管理型的滬港通基金或更值得中小投資者期待。”

  窗口意義顯著 慎對短期市場走勢

  “歷史上市場對其他投資人開放的案例不多,2001年B股對境內個人投資者開放算一個特例,與滬港通有幾分類似,但是也不盡相同。滬港通作為資本項下對外開放的窗口意義是非同尋常的,或許大於有多少資金流入A股的現實意義。”德邦基金指出。

  “我們對滬港通計劃保持審慎樂觀。鋻於內地與香港兩地的投資者逐漸分散其組合投資,我們認為最終有望提高市場對香港和內地上市股票的需求。中期來説,內地開放A股市場,有助該項資産類別被納入國際股票指數。長遠而言,我們也相信這意味著中國在岸和離岸投資市場開始融合,是當局逐步開放中國資本賬戶的重要階段,讓人民幣進一步自由化。”宏利資産管理執行總監兼大中華股票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告訴記者。

  不過,在利好效應被提前消化的背景下,一些基金經理則相對謹慎。萬家基金表示,滬港通開通之後流入資金的情況將對A股的短期市場走勢有較大影響,部分投資者會借利好兌現而賣出部分大盤藍籌股。

  新華阿裏一號保本基金基金經理姚秋則表示,滬港通對藍籌股的影響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對於市場整體來説,滬港通啟動帶來短期喧囂之後,可能出現利好兌現後的調整,同時中長期也存在海外資金進出帶來的市場波動加大的可能,所以後期投資風險也是重點考慮因素。

  港股QDII備受挑戰

  “後滬港通”時代,港股QDII也受到挑戰。數米基金研究中心指出,相比較新型的滬港通主題ETF(如即將面世的南方滬港通恒生ETF),傳統的港股QDII基金需要在香港市場開立資金和證券賬戶,並涉及境外託管行、境外券商的交易和清算,所以在先天上存在效率和費用的劣勢,發展前景堪憂。從費率來看,已有的4隻主動管理型港股QDII,在包括了最高申購費、最高贖回費、託管費和管理費之後的總費用均值高達4.08%,相比較股票型基金的總費率均值高出0.23個百分點。從贖回時間看,港股QDII一般為T+7個工作日,最慢可以達到T+10個工作日;而股票型基金最短T+2,最多T+7。雖然升級版QDII還未成立,資訊獲取難度較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型的港股QDII在費率和贖回時間上肯定比傳統QDII更具優勢。

  事實上,從統計數據來看,港股QDII份額也在不斷刷出新低。根據數米基金研究中心統計,基金名稱就透露出主投香港市場的QDII總共有6隻,規模最大的恒生ETF不過1.2億元,最小的銀華H股僅0.21億元,甚至面臨清盤風險。而從地域配比來看,在香港市場投資佔比基金凈值超過70%的QDII總共有10隻,其基金規模的中位數僅為0.63億元。其中,除了嘉實海外規模超過80億元以外,其餘基金規模均小于1.4億元,並有2隻基金面臨清盤。從過往數據來看,以上10隻QDII成立以來基金份額平均縮水了86.72%,而且除了銀華恒生國企指數分級以外,其餘9隻一年以來每個季度份額都在減少。

  “港股QDII未來需要在産品更新換代和主動管理能力上進行突破。” 數米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認為,一方面,滬港通便利了基金公司對港股的投資,不僅僅是新港股QDII産品需要在價格和效率上惠及投資者,已有的老産品也需要進行升級來擺脫“迷你”基金的尷尬。另一方面,隨著滬港通力度的加大,港股通投資標的絕不會僅限于試點初期的268隻,屆時將對基金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提出更多的要求。否則,高效而實惠的港股ETF將被更多的投資者青睞,而主動管理型港股QDII則無人問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