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等“最賺錢”國企獲補貼受質疑

  • 發佈時間:2014-11-20 08:33:18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出爐的2014年國內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一批銀行等“最賺錢”國企獲得了各類政府補貼。

  “新華視點”記者根據金融數據終端萬得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獲得超過323億元政府補貼,其中61.64%流向854家地方國有企業和中央國有企業。

  一些擁有市場壟斷性、且十分盈利的企業享受大量國家補貼受到多方質疑的同時,地方政府一些“濫補”的“土政策”更需要清理整頓。

  “最賺錢”國企仍被輸血 |銀行靠補貼“悶聲發財”

  根據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獲得補貼21.99億元,中石化則獲得政府補貼15.94億元。此外,多家國有控股銀行成為“進補新生”。福建省財政廳等國有法人絕對控股的興業銀行最新披露的季報顯示,該行前三季度共獲得政府補助3.22億元;而央企中信集團控股的中信銀行前三季度獲得政府補助5800萬元。

  國有銀行獲得政府補貼可能有哪些途徑呢?其一是居民買房銀行獲補貼。成都市財政局官網今年7月31日稱,四川省財政廳決定,對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向居民家庭在四川省行政轄區內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房提供貸款,且貸款利率不超過(含)人民銀行公佈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按金融機構實際發放符合條件貸款金額的3%給予財政補助。

  上海一家國有銀行會計負責人透露,財報中顯示的還只是企業補貼的一部分。一些政府補貼因與日常信貸業務緊密相關,直接計入了存款或主營業務收入。從近期發佈的財務報告看,銀行大多“悶聲發財”,儘量避免公開披露這一事實。

  逾2200家上市公司 |獲“政府補貼”

  在我國,各級政府以引導企業創新發展、促進就業、保障三農、加大投資等為目的,設置了各類專項或專門補貼。只要符合一定的資質、門檻或要求,不同體量、不同行業類別、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有可能獲得補貼,稅收優惠、土地優惠、應急救災、配套設施等各類隱性補貼也屢見不鮮。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國企在內,各類企業獲得政府各類補貼總量巨大,且逐年上漲。僅A股2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就有近九成、超過2200家上市公司獲得了“政府補貼”或確認了“政府補助”收入。

  從大量上市公司獲得補貼的情況看,一些補貼缺少為何獲得、獲得多少的依據,僅一紙政府公文就將地方財政轉化為上市公司收入。

  “濫補”的“土政策” |損害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

  對於各類補貼亂象,專家指出,不僅部分壟斷國企獲得補貼理由牽強,一些地方政府“濫補”的“土政策”,更損害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需要清理整頓。

  對於部分國企某一環節虧損卻整體獲得補貼的現象,一些專家表示不贊成。例如,長期以來,“兩桶油”一方面稱煉油環節虧損,另一方面卻是年年整體大幅盈利。

  專家表示,新一輪財政體制改革已要求,未經國務院批准,地方不能對企業規定財政優惠政策。清理規範各類稅收優惠政策,違反法律法規的一律停止執行。應對政府補貼過多、增速過快現象予以規範,納入清理整頓範圍。

  記者楊毅沉 杜放 (新華社11月19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