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黃金十年”路推進全程機械化
- 發佈時間:2014-11-20 03:32:1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6日,由農民日報社主辦、山東常林集團獨家協辦的第二屆中國現代農業裝備大會在京召開。有關單位領導、專家,25個省市區25個省市區農機管理部門負責人和進入中國農機手大賽總決賽的300名機手參加大會。
論壇圍繞“推進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和“農機工業自主創新”兩個主題展開了交流。
把系統的解決方案和全套的技術推廣給農民。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站長劉憲:推進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主要作物是小麥、水稻、玉米和馬鈴薯。現在發展的主要是小麥,玉米收穫環節,水稻插秧環節,下一個是馬鈴薯收穫環節。當然還有棉花,也是主要是收穫。所以我們在推進全程機械化方面,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主要是繼續的實施好農機補貼政策,作為推廣系統來説,主要做好全程的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把系統的解決方案、全套的技術推廣給農民。
具體的做法是兩個先行:第一個是培訓先行,讓大家知道機器怎麼操作才能夠發揮機器真正的作用。第二個是示範先行,過去大家買農機,可能是看著別人買啥而買啥。推廣機構應該通過實驗示範,把真正的好的機具推薦給農民。
從七個環節推動水稻全程機械化。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副局長王羅方:湖南是水稻第一省,這幾年水稻機械化發展比較快,去年已經達到了62.3%,今年可能提高3個百分點,就是65.3%,超過了全國主要農作物的平均機械化水準。水稻全程機械化主要包括機耕、機插、機收等六個環節。這幾年我們六個環節都在努力推動。水稻的稻草的處理也需要機械化,一個加六個就是七個環節的機械化,就可基本形成全程機械化。
要研究不同地區農機具的選型配套。山東常林英格索蘭總經理余家華:將來拖拉機普及中,可能發動機會越來越大,但是要思考農地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我們怎麼去配農機裝備?如果搞不明白,投入就要增加,我們農業的收入産出比就要降低。將來的大機具要根據我們當地的土壤結構以及我們當地種植農作物的品種差異等等都要思考到,才能把機具選擇好。種地必須首先學會做土,做土過程中,農機具的選擇很重要。農地土壤水分的飽和程度也會影響農機具的選擇,要根據氣侯條件、土壤結構等需求確定好適合的機具。
推進全程機械化有五個要素。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白人樸:國家正在推進全程機械化,那麼怎麼才能推進全程機械化?有五個要素:一、首先是作業的對象,農業生産的自然條件,條件不同,全程機械化的要求也不一樣、措施也不一樣;二是適用的機具;三是人,具體進行全程機械化使用操作的人,需要具有專業素質的人;四是要有好的經營實體來運作;五是良好的政策和發展環境,現在大家都知道政策很好,黃金十年有一個補貼政策,還有一部法。這個五個要素的綜合組合,就形成了我們的發展模式。全程化各地需要的機具,適用的條件,發展的條件都不一樣,要研究適合各個地方,經濟效益最好的模式。
沒有標準的種植、收穫,很難實現機械化。農業部農機化司調研員王國佔:棉花整個的技術水準和標準化水準,還是不高,不同的區域,南方、北方、旱地、丘陵山區都不一樣的。沒有標準的種植、收穫,很難實現機械化。今年去看了棉花種植的幾個地方,像山東、河南,也到了湖北和新疆。新疆的棉花摸索了20多年成功了,其品種還有其他方面的管理都要按照標準做。但在不同的區域,像湖北、湖南那邊的標準化,現在也在推進。
農機手是産品創新一個重要的環節和鏈條。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近十年來中國機械技術進步很快,縮短了我們和國際上的技術差距,但我們的有一些産品還不能夠滿足我們農機手的需求。廣大農機手是産品創新一個重要的環節和鏈條,因為只有親身的使用者,他才能夠知道你這個機具需要怎麼改,他們這種真實的資訊反映給我們企業,我們企業的産品才能夠做得更好。
農機工業自主創新有需求有條件有可能。農民日報社農資週刊部主任朱先春:農機創新要把握三點:第一個是有需要。很多國外高端設備,確實好,但是農民反映很貴,希望國內企業能生産出物美價廉、性價比很好的替代農機具;第二個就是有條件。我們國家有資金實力投入,國家是面向全球開放的,我們可以利用全球的資源來做中國的農機裝備;第三個有可能。近兩年很多的企業做了不少的努力。像一拖、五徵的動力換擋大馬力機器一上市,就把國外同類的産品價格拉下了20%至30%,這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希望國家加大對農機科技創新的支援政策力度。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樹君:在農業裝備自主創新方面,尤其是在“十一五”、“十二五”,包括未來的“十三五”,應當説國家都非常重視,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分別啟動了自主創新方面的一些專項。但目前企業投入不足,希望國家能加大對農機科技創新的支援政策力度。創新首先從大學教育抓起,應當説以前大學的農機專業都是非常自豪,現在我國一些院校的農機專業都改沒了,這個問題值得關注。
自主創新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山東巨明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守波:巨明原是地方小企業,走到今天得益於自主創新。首先是國家需要什麼機械,我們就開發什麼機械。農民需要什麼機械,我們就生産什麼機械。特別要接地氣。二是挂靠院校、量身訂作。今年我們推出的幾款新産品,學習、借鑒了國外的先進技術。
(會議組委會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