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借道滬港通出海政策將出 風控拉緊警戒線

  • 發佈時間:2014-11-19 09:03: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滬港通落地之際,資本市場各路機構躍躍欲試,保險資金也在謀求投資空間。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目前,在已出臺一系列險資運用政策基礎上,有關部門正發起研究險資出海投資支援方案,與之配套的保險資管産品發行有望在政策帶動下獲更大空間,並分羹海外市場。投資滬港通的政策指引將成為上述支援方案的組成部分。

  機構人士認為,起到“預熱”作用的滬港通有望成為險資試探海外資本市場的“溫度計”。風格審慎的保險機構依然嚴守風控警戒線,從險資參與滬港通的意願看,機構出手時機可能會有所延後,在海外資産配置方面短期內可能將難出現大的改變。

  政策醞釀再發力

  早在滬港通啟動前,險資海外投資便已起跑。但是,險資海外投資並未如其他大類資産配置一樣,在比例上和成功案例數量上迅速上升。保監會數據顯示,目前險資境外投資餘額約15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足1000億元,佔險資運用餘額總量比例不到1.1%,距離15%的監管比例上限尚存空間。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有關部門人士處獲悉,保險業新“國十條”及後續與險資運用有關的政策相繼出臺後,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險資參與金融創新和投資支援方案,相關政策將惠及險資海外投資。

  支援險資投資滬港通將列入上述方案框架內。前述人士表示,保險機構是滬港通重要參與者,對已通過多個渠道投資海外的險資而言,滬港通將是關鍵出口。研究並推動相關配套支援方案,將為保險業發展帶來新機會。

  在政策推出時機上,有關部門將考慮與整個資本市場投資政策整體推進節奏相協調。在支援企業“走出去”等相關規定明確後,上述支援方案將擇時推出。

  在保險資管産品層面,新政正在醞釀。保監會人士表示,由保險資管公司發起産品募集資金投向境外的操作尚處於試點狀態,參與機構熱情較高。在經過一段試點並總結經驗後,相關政策將出臺,以進一步規範保險資管産品創新型業務。有關部門正在同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合作,研究並推動資産管理産品發行由審批制向註冊制轉變,以提高相關産品發行效率和註冊量。保監會人士認為,在成熟的註冊流程推出後,投資海外的資管産品將受益,險資出海步伐有望加快。

  機構出手料延後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險資運用餘額達87676.57億元,各大類資産配置比例都存在增量空間,其中海外投資空間較大。

  人保資管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2012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框架下,險資境外投資應選擇指定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中的貨幣市場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和不動産産品。實際情況是,保險公司正盡可能順應投資環境,在海外投資中“趨利避害”,調整投資結構。

  保監會數據顯示,從股票配置情況看,公開市場權益類産品是險資境外投資主要品種,其中港股佔全部股票投資的98%。基礎材料類股票暫時成為保險機構投資港股最大行業,金融、公用事業、工業和能源類股票緊隨其後。在債券方面,險資境外投資外國公司債券佔比已超過中國企業債券。

  港幣資産依然是險資境外投資主要部分,佔比約為82%,其中港股資産佔比接近60%。前述資管人士認為,這樣的局面對險資把握滬港通投資機會,進而以香港市場為跳板進入全球資本市場有明顯優勢。一方面,在滬港通推出初期進行多元化配置組合,尋找港股市場中超出A股題材的“存貨”,可博取可觀的長線收益;另一方面,在幣種操作上存在一定靈活性,可幫助險資在出海過程中規避一部分匯率風險。

  這位人士表示,從滬港通初期情況看,險資並未出現搶眼動作,因為投資風格偏向謹慎,多數機構正在蓄勢待發,短期內大幅調整投資結構並成規模入市情形不太可能出現。在借道滬港通“出海”的預期下,險資在海外投資的結構配置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出現“顛覆”,部分機構的出手時機可能將延後。

  上海某保險公司資管人士表示,目前北上資金遠遠活躍于南下資金,對國內險資來説正是發力機會。從拓寬投資渠道和平衡投資結構、分散風險角度出發,保險機構將有更大意願選取並長期持有港股市場中的潛力股,成為南下資金重要投資者,發揮市場“風向標”的作用。以往險資投資港股渠道較為順暢,但投資流程和結構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優化,後續政策整體上應鼓勵釋放險資投資能力,鼓勵機構更多參與港股及海外市場投資,提升資金運用能力。

  風控拉緊“警戒線”

  在更多政策出臺前,險資投資風控“警戒線”已拉起。保監會人士表示,在研究險資滬港通及海外投資等相關政策過程中,管住後端,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已成為方案制定前提。

  這位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有36家保險公司已獲委託投資境外的資格,資産管理公司在拓展第三方業務方面表現踴躍。在海外投資項目中,目前唯一的行政許可環節是對委託人的審批,如一家保險公司沒有進行過海外投資,在首次申請資格時,需進行行政許可流程,將按投資模式選定的受託人和託管人材料一併報送。隨著下一步海外投資格局擴展,在現有資管公司基礎上,預計在境內外的受託人裏還會有新面孔出現。“海外投資目前總體來看規模較小,呈平穩增長態勢,但並不意味著投資弱,這方面險資有極大潛力。”

  上海某資管公司人士表示,從海外投資情況看,2014年險資增速迅速,2015年可能將成為加快佈局關鍵年份。滬港通此時推出,起到“預熱”作用,險資可通過港股試探海外資本市場“體溫”。在風險控制要求嚴格前提下,險資入市節奏可能會較為緩慢,因為包括港股在內的全球資本市場情況更為複雜,對保險機構投研水準、風險控制和委託人遴選等都提出更高要求,人才儲備、資金運用和管理能力、決策流程等相應機制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